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1章学习心得

(2015-03-24 19:21:46)
标签:

育儿

分类: 道德经解读

《道德经》第1章学习心得

因为高度不够,只能讲点我能讲的观点。为了提升自己,欢迎多多批评。

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所有的经典好书都是为了解释某些道的存在而出来的。比如《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庸》让人保持中庸之道,只有静下来,不燥不怨,不被情绪左右,才能用心去感悟更高层次的智慧。宗教的书让人产生信仰之道,政治的书讲治国之道,健康的书讲养生之道。就算带孩子,只要你符合道的规律,你日常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自然而然会被孩子印刻,模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想让孩子做到基本不可能,刻意的说教命令是完全没效果的,只会起反效果。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只要你做好自己,改变自己,用心学习,成长,提升自己,自己的境界层次上去了,孩子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甚至周围的人际关系,和你有关的整个环境等等也会跟着提升。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改变自己的习性又是最难的。

所以道是相通的,得道的人可以一道通而万事通,就像校长,相信他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游刃有余,看穿世事。精华就在道德经上,希望能通过学习让自己的生活更接近一点天道。

 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一分就变成阴阳,所以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阴阳时刻在变动,中气以为和。虚实,善恶,长短,高下,音声,先后等等都是道的一份为二阴阳之变的表现。老子写这本书就是给人类指明看穿万事万物的本质,不被名相外表迷惑,而后天人合一,修德返道的一条大道。易经是讲阴阳变化规律的书,黄帝内经是讲天人合一,让人符合天道而生活,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这些书也都相通的,侧重点不一样,说明大道都是相通的。

道是天地万物开始之前就存在的一种状态,环境,物质或者说混沌,道在化生万物以后,万事万物都含有道的本质。文字语言可以解释一部分道的意思,但无法完全解释清楚。道还有道路的意思,需要通过体道,悟道,用行动让自己的生活符合天道,自然之道。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所以能从一个人的言语日常行为上就可以看出他现在的状态。要经常反省察觉自己的一言一行。道德经就是让人们通过它的指引让我们去悟道的。

名是先有了一个事物,一个存在,再去取的一个名字,这个事物可以从无数不同角度去看,每一个角度看到的还可以分成阴阳相反的两种状态,每一个角度都不是永恒的,都一直在变换的。名字只是一段时间内为了方便而取的称呼,跟它的本质可能毫无关系,所以不要执着于名相。

道化生了万物,阴阳虚实刚柔,万物不断阴阳变化,繁衍进化,虚实演化,道在虚无状态时可以变化无方,从虚无变化到有时边界就确定了。比如做什么事情前要有计划有目标,做好研究考察,真正开始做时成功的可能性才有保证。头脑发热,想到哪做到哪的人,遇到问题只会手忙脚乱,搞砸事情。

有和无都是从道里出来的,一体两面,本质是一样的,会一直无穷无尽的变换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