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油价、通胀与股市的关系
富昌证券研究部(黄韶洪撰稿将发表于2009年6月12日《证券时报》港股版)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原油是现代工业经济的血液和命脉,往往油价的走势也是经济走向的先导性信号。今年以来,油价、股市节节向上,走势强劲,与此同时,近期通胀预期也越来越强烈。在此,本文就当前油价、通胀与股市的关系作简单探讨。
油价非虚火
自2008年12月19日国际油价创出每桶32.4美元的6年低点后,今年以来一路盘升,尤其近几个月国际油价大幅反弹,近日更飙升突破70美元大关,截至6月11日,NYMEX原油期货电子盘涨至72美元上方;内地成品油也随之数度大幅提价。
原油这轮火爆行情有超跌反弹的因素,也有资金热钱流入炒作的成份,但不可否认,最主要依然是经济基本面回暖,原油及成品油生产需求回升在发挥根本性作用。
3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四大公司原油产量环比增长10.6%,天然气产量环比增长5.5%,成品油产量环比增长13.7%,原油加工量环比增长13.2%。与此同时,销量明显回升。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的信息显示,两大公司成品油销售量在1-2月环比增长13%的基础上,3月份实现环比增长30%。主要化工产品的表观消费量也明显增加。3月份,化肥产品消费量同比增长13.4%,甲醇增长39.3%,聚乙烯增长15.6%,聚丙烯增长13%,聚氯乙烯增长14.1%,黄磷增长69.2%。
4月份,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经营销售情况继续好转。今年4月份,全行业总产值(现价,下同)为5029.4亿元,同比下降8.4%,环比增长1%。其中,化工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产值同比下降38.3%,降幅进一步收窄,环比增长3.4%;炼油行业产值虽然同比下降14.1%,但环比下降大幅缩窄至1.6%。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需求近期有持续扩大迹象。据统计,4月份全国成品油销量达1734.1万吨,创今年以来新高,环比增长5.2%,其中柴油销量环比增长7.4%;汽油销量环比增长6.6%。4月末全国成品油库存环比下降15.4%,其中柴油库存环比下降21.6%;汽油库存环比下降
5.3%。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均出现明显好转,而且成品油销量创今年以来新高,这些可以说是整个经济回暖的一个明显标志。
通胀应可控
油价、钢材价格的大幅回升,楼市的回暖,流动性的推动,已经普遍增强了通胀预期。尽管最新数据显示,CPI和PPI连续4个月双降,但不少专家认为,由于粮食和大宗商品的大幅反弹,CPI和PPI正积聚越来越多的反弹动力。同时,按权威人士分析,油价长期稳定在60美元以上对经济相对有利,只要不超过100美元,对石化及多数行业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是利大于弊。目前油价正处于恢复性上涨阶段,也处于各国各方各行业基本认同和接受的运行区间。
从国内来看,虽然短期呈现通缩迹象,但中长期通缩持续可能性极小。中央政府正用有形之手结合市场调节,多管齐下,采取切实有效政策措施,在振兴经济的同时,力图保持适度通胀以利于经济更快走出低谷。这从四万亿投资方案,十大行业振兴规划,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健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等具体政策就可以清楚看出政府正确的战略意图和高效的调控能力。
由于政策导向正确及市场自身的作用,楼市、股市、车市全面回暖。前二者不用多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5月国内乘用车销售812178辆,环比4月增长了1.2%,同比去年5月的524907辆激增54.7%。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国内乘用车销量近365万辆,同比增长三成。业内人士预计,5月全国新车(乘用车及商用车)销量有可能挑战4月创出新高的115万辆。中国新车销量已经连续第5个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按这种趋势,中国今年全年总量也很可能超越美国。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汽车消费对国民经济对内需的拉动力是巨大的。这是未来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强大动力。
股市有支持
专家分析,国家经济刺激方案对整个经济拉动效果正逐渐显现,各行业的开工率逐渐提高,物流行业也在复苏。在此大背景下,再加上农业用油逐步进入高峰,直接促成成品油消费量的增加,对目前的油价价格水平构成支撑。
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的背景下,炼油企业效益继续好转。据统计,在五大公司3月份利润同比增长13.2%,环比增长165%的基础上,4月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陕西延长等五公司利润合计271.42亿元,同比增长44.8%;代表炼油板块的中石化集团4月份利润继续大幅增长,环比增幅达48.4%。五大公司龙头带动龙身龙尾,自然提高了中下游大批相关行业的景气度。值得留意的是,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均为上市公司或子公司为上市公司,且均为权重股,因此,这些公司经营状况好转,意味着股市走稳走好有较强的基本面支持。
国家政策的引导,楼市、车市回暖,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流动性推动,通胀预期,经济复苏信号转强,民众信心增强,甚至持续半年多的股市行情,这些因素将共同起作用,对股市形成较强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