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原创】台湾股神傅吾豪:直销分析理论与风险控制

(2016-02-01 17:35:02)
标签:

转载

     2010年3月22日下午两点,济南。

    在银座泉城大酒店,我有幸获此机会,与导师侯延宏一同参加由傅吾豪先生举行的一个讲座。

    傅吾豪先生2001年登陆大陆,致力于推动大陆证券营销的职业化,至今已经9年了。在中国大陆,傅吾豪先生有两个美誉:“台湾股神”、“中国职业证券经纪人教父”。坦诚而言,面对现场这位和蔼可亲的台湾老师,我真是没看出像个“神”,反而觉得他更像一位幽默风趣的职业演讲家。

   本次讲座分大致可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证券经纪人营销能力讲解;第二部分是技术实盘讲解。作为一名在台湾证券经纪行业滚打多年的“老鸟”,讲座的重心当然定位在第一部分。尽管证券经纪人营销能力部分的演讲相当精彩,但我更感兴趣的似乎是贯穿于讲座始终的风险控制思想。    

   谈到风险控制,必须引入傅吾豪先生的一项“智力财产”(大陆民法理论一般称为知识产权,台湾民法理论则称知识产权为智力财产)——直效分析理论:(一)今日收盘价站上18日均线之上千分之四,且18日均线由走空转走平或走多,此为“机会点”;(二)今日收盘价在18日之下千分之六,且18日均线由走多转走平或走空,此为“风险点”。由此,傅吾豪先生将其延伸到研判熊市、牛市的领域,即18周线理论:(一)本周收盘价站上18周均线之上千分之四,且18周均线由走空转走平或走多,此为“熊转牛”;(二)本周收盘价在18周均线之下千分之六,且18周均线由走多转走平或走空,此为“牛转熊”。其中,第一项“熊转牛”测市成功率为84%;第二项“牛转熊”测市成功率较低,为40%左右。事实上,细心的读者不难体会,傅吾豪先生通过这一理论,从技术层面完美地贯彻了风险控制的思想。以他的话说:用18均线理论进行操作,可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即:大赚小赔。

   中国证券市场诞生20年来,铸就了一批老股民,更吸引了无数新股民。我偶尔思考:老股民与新股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盈利能力?经验?年纪?这些回答好像都没有触及问题实质。我认为,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或许在于:是否具备坚定的风险控制意识。中国最初的那一代老股民,比如我的导师,经历了中国证券市场20年来的大起大落,心灵曾受到过市场的深度伤害,因此深刻理解什么叫市场风险。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体悟,树立了他们坚定的风险意识。

    为什么要树立风险控制意识?事实上原因很简单:盈利的前提是控制风险。你要在这个市场上长期存活下来,你就必须控制风险。我坚信,这样的简单算术谁都会:100×10%=110,110-110×10%=99,10<11.假设当你以100元的价位买入某股,抓住一个涨停,那么这10元就是你的当日收益;次日突遇跌停板,那么这11元就是你当日的亏损。从理论上来说,买涨面临的风险永远要比收益大。

   如今的新股民,尤其是80后、90后股民,他们体验过老一代股民那些刻骨铭心吗?显然没有,他们当然不具备坚定的风险控制意识。

   我常常看到周围的部分同龄人,他们掌握了几项技术指标分析,抓住了几个涨停板,然后开始飘飘然,觉得自己所向披靡,快要脱离地球引力了。事实上,这是一种狭隘的价值观,一种不健康的投资心态。这表明,他们还缺乏基本的风险控制意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必将吸引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中国市场,中国金融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国未来的金融界需要精于技术分析的高端人才,更需要具备风险意识、精于风险控制的年轻一代,为未来的中国撑起一片自己的金融天空。很难想像,一个只懂技术分析、不懂风险控制的中国年轻人,如何与一个既懂技术分析又善于风险控制的美国年轻人竞争。中国未来的金融界,同样需要一批既善于宏观风险控制,同时又善于微观风险控制的年轻人。毕竟,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里,不善于防守的人,如何谈进攻呢?

   尽管傅吾豪先生是从证券营销的立场谈及风险控制,但我认为,风险控制对任何一个投资者而言,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