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从接纳开始》林青贤——读书笔记

(2021-01-08 18:45:06)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习

《幸福从接纳开始》林青贤——读书笔记

《幸福,从接纳开始》林青贤——读书笔记

接纳是什么?

接纳是认清他本来的样子,能够分离与独立,更客观地看待对方和自己,统整地看待。有力量的、信任的,把主导的力量交还给对方而不控制,内心是平和的、平静的,并能调整期待。想一想你是否有真正接纳的人?家人、朋友、陌生人……

有时候不管他是否知道“他是谁”,很多时候我们已经认为“他是谁”。定义了,角色就定了,角色的身份、价值、责任和义务就全定好了,伴随而来的就有角色里“应该”的身份、价值、责任和义务。于是抱怨、评判可能全都跑出来,然后开始接管你的生活。

关键是不管你对他有多么爱、多么期待,甚至多么生气都不会影响他成为他认为的最真实的他。

人之所以受伤,是因为渴望被爱和求而不得。

当我们愿意真正去了解真实的时候,也许我们就学会了接纳,这时幸福也就不知不觉开始了。

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要学会接纳别人的不完美。

人渴望爱,这是本能使然。如果你看对方越来越不好,可能是因为对方已经越来越缺乏来自你的爱了。“快”在意的是结果,内在是焦虑和害怕的。“慢”在意的是过程,背后是信心和可能性。感受当然不一样了,因为背后爱的等级不一样。爱的重量、等级、长度、方向、空间不一样,态度就会不一样,相处方式、结果也就不一样。了解对方的动机,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爱,了解对方是在有限的资源范畴内为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

积累价值,耐心等待。价值到了,价格自然就会到了。

外在表现是内在呈现。想创造想要的外在环境,改变内在环境:对事物的认知、态度,使内在变得更加丰盛、富足。

我们不愿意讨好,是因为会感觉到内心很难受,背后其实是带着渴望得到爱的心去付出爱,当然就会受伤。

我们不缺快的能力,可能会缺慢的能力。

我们不缺抓的能力,可能会缺放的能力。

很多人抓着很多东西,甚至这些东西到今天已经没有任意义了,但还是不愿意放手。我经常跟学生讲:“所有得来东西都是需要用另外一样东西来交换的。我们不去放一放,新的东西也不会来。”学会放下,不再害怕失去,勇于去面对一切的关系。只有放下才能看到真相,做到接纳,活出本源的爱。

熟悉反而容易产生抗拒,怎么理解呢?

我们的关系从爱开始,因为吸引力让我们有了注意力的方向。当我们投射我们的注意力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更加了解对方,从而也不断地给对方下定义,认为“他就是这样子的”。慢慢我们就定性或解析甚至误解了一个人,而往往我们对我们所爱的人又很容易有高期待,这份高期待的背后通常都跟“是否爱自己”有关,期待背后可能是失望,失望又产生悲伤感,悲伤感又转化为愤怒感,抱怨、指责、拒绝、攻击就开始产生了。有期待就有失望,有失望就有悲伤,悲伤又转化为愤怒,愤怒再转化为指责和抱怨,人的自我价值就会降低。

有时候“爱”与“恨”往往只差一线,“爱”与“恨”的最里面有个叫“渴求”的东西。“渴望”与“需求”构成了“渴求”,我们最容易向我们最熟悉的人去要,而一旦得不到,我们就很容易产生恨。期望的内在叫期待。期待是我们最大的障得,也是关系中最难的功课。

我们可能曾经都抱怨过“你对别人都很好,就是对我不好”。这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当成了受害者,把自己放在一个缺爱的位置上。处在一种对爱的错误理解中。我们认为爱需要从外部收获和得到,这样我们才拥有爱。今天,我很想告诉你,你从来就不缺爱,你就是爱,当你能欣赏花草树木和小狗小猫的那一刻,就已经证明了你一直都有爱,你只需要把你原来拥有的爱活出来就好了,就如同你愿意肯定欣赏身边所有的人的状态。

人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我们恰恰也是别人的环境,所以保留一份对自己的好奇,好让自己进步,让自己不断地做全新的自己,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场,而在环境场里面的人也会受到影响。

人相信自己会进步比较容易,可相信别人会进步比较难。

人对自己不下定义比较容易,可对别人不下定义比较难。

用爱自己的程度去爱别人,用相信自己的方式去相信别人。用不定义自己的方式去不定义别人,关系会不一样。

“陌生”与“尊重”反而很多时候是在一起的,因为陌生有空间,所以“空间”也代表“尊重”。

我为什么喜欢大自然,因为它是一种纯粹的生命状态,而且包括万象,不需要也不在意你的评价。走在其中,会自然疗愈。允许你做回自己,欣赏彼此的独特性。

你看见的我不代表真正的我,只代表你眼中的我,你眼中的我仅代表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真正的强大是敢于与你最亲密的人连接并探索他的内在。

真正的强大是不管他的行为如何,你都能看到他需要爱。

关注事情背后的心态:害怕失去,缺乏自信,活在有条件的爱里,爱变成了压力和负担,错误地理解了爱。

关注心情背后的力量:对自己有信心,活出太阳的品质,能给予充足、信任、无条件的爱。

出现问题时,我们就很容易表现得急躁、愤怒、焦虑、控制。负面情绪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需要。留意问题背后的期待,负面情绪后面到底在期待什么?了解真正的想法和意图。

人喜欢去寻找东西,找到了又放在一边,觉得自己不够,又继续寻找。人们喜欢看到缺失而不是已经得到的,到处寻找爱,忘记自己就是爱。

“爱”每个人都已经拥有,只不过取决于你愿意什么时间、多长时间活在爱的状态里而已。

当你觉得你缺爱的时候,请你深呼吸一下,让自己一点一点地慢下来,看看你已经拥有的是什么。

外在的世界是内在的呈现,吸引而来的事物都是内在事物最真实的镜子。

不真诚处理事情的代价更高,远离真相,会带来更多的误解和伤害。

请你记住: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欺骗所有人。

允许自己暂时不够好。真诚勇敢地面对真相,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有机会突破过去的内在瓶颈。越真诚,成长得越快,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

成熟就是从满足——缺失——满足——给予——满足,经历多次循环,格局就被打开。打开格局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你学到什么程度,你就停留在什么高度。毕业后选择继续学习的人,他一生都在跨越和超越,境界就会越来越高。当然,学习不仅是在学校,还包括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课程。

把界限去掉,看看会发生什么。也许你依然会受伤,但是你得到的也许会更多。

当人在压力状态下时,我们只有求存,我们有了害怕、担心、紧张,我们就开始抓住身边可以依靠的力量,最容易抓到的就先抓,最后我们抓到了身边最亲密的人,开始传递害怕、担心、紧张。当处在风雨状态的时候,我们只关心眼前,视线也开始模糊,甚至看不到彼此,关系就出现了题。

人生所有的风雨几乎都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人因爱而相连,又因自爱而受伤。直到有一天身心疲惫,想出去走一走。值得高兴的是:出去走走,学习学习,也许晴天就慢慢出现了允许自己停一停,我们担心的很多事情就根本不会发生。

就如我们担心害怕了那么多年,今天还是好好地站在这里。

只有让自己变强大起来,在哪里都不重要。

把人生看长一点,把事情看小一点,把得失看淡一点,把因果看明白一点。

小树想长成大树,注定要经历足够多的风雨。成为大树的那一天,风雨也变成了它的朋友,给它滋养。

完美是心中的标准,是比较之下的产物。

我们的出生、进步、追求都是从不完美开始,包括死亡可能也是不完美的。不完美无处不在,学会和不完美相处,因为学会与不完美相处就学会了与生活相处。

人真的很有意思,一无所有的时候什么都不怕,挺勇敢。拥有一些东西之后,就开始患得患失。什么都拥有了,连害怕也一起有了。

害怕失去是人的基本恐惧。

害怕死亡,是因为放不下。

害怕风险,是因为害怕失去。

当我们觉得别人应该要为我们负责的时候,关系就隐藏了危机。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别人的负担。

“应该”和“依赖”从来都不会得到真正的爱,更多的是

责任与同情,让关系疏远。更不要用自己的“弱小”来博取别人的爱,别人迟早都会离开,因为这是一种压力。有负担就有压力。

依赖和依靠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

“依赖”是把力量交托出去,是一种托付心理。当我们有了托付心理,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潜意识里觉得决定权在别人身上,总感觉自己无法掌控,于是很容易产生抱怨与控制等行为,因而让彼此都有压力,关系产生危机。有依赖心态的人内心里存在侥幸心理,而且总在寻找安全感,甚至期望别人给他保证。处在依赖状况的人很难得到贵人相助、因为人们都喜欢帮助那些感觉有希望和末来的人。

“依靠”是有力量的,自己能够决定,认为所有事情都操之在我,如果我没有改变环境,那就改变我自己。

能成为别人依靠的人,他不会要求别人给他保证,而会努力去增加自己的价值,他知道有一天当他的价值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人给他价格。

当别人给他价格的时候他也不会选择马上就要,因为他知道早开花的树长不高。他给人的感觉是独立的、有信心的、能干的、可靠的,就会得到贵人相助。

在成功的路上有些人追求完美,期望付出最少的代价,把风险降到最低,走最少的弯路获得成功,甚至认为成功只有一种方法、一个机会,成功是有捷径的。当然这种认知也是可以的。他也许会找到机会,快速成功,但这只是偶然,不会是持久的,因为他没有真正掌握成功的本领。成功没有偶然,成功的路上注定要有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面对问题时的心态,从而决定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结果。

很多人做事情之前会先看看自己手上有多少资源、多少人脉、多少资金,有没有好的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某一方面来说,这些人可能心里害怕失去,瞻前顾后,这也能理解。因为来之不易,所以会产生焦虑和担心,患得患失。问题是出发了之后背定是要面对困难的,在困难出现的时候,他又马上会思考是不是他的计划不够好,回去调整计划再出发。结果再出发了之后又出现了新困难,又回去调整计划。几个回合之后,他放弃了。很多人失败就在于太追求完美主义。

出发后发现问题,没关系,有问题是正常的,现实的问题现实解决,往前一步。又出现问题,再解决,又往前一步。每一次新的出发都离目标更近一步,在不完美当中实现目标。

当我们处于开心状态时,自然就有了一些好的想法,也叫建设性想法。当我们处于情绪低落状态时,自然就有了一些不好的想法,也叫破坏性想法。

影响力背后是感染力,感染力背后是感受力,感受力背后是共鸣力,共鸣力背后是连接力,连接力背后是滋养力,滋养力背后是爱。

能在一起合作也要基于某些相同,合作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于情感合作,这是创业者很容易选择的合作方式,因为信任,有安全感。当然能够拥有一定的情感也是基于之前的某些相同。但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做事业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价值追求分歧而导致最终情感破裂。

第二个层次,基于价值取向相同或相互需要而合作,此合作优于第一种合作方式。花开蜜蜂来,这是价值相互追求,但有一天花谢了,蜜蜂就会飞走。而价值相同是好的,可以并肩前行,但可能会出现谁说了算,谁做主的问题,存在有一天成为竞争对手的可能。

第三个层次,基于梦想合作,此合作是最和谐的。大梦想吸引小梦想,你只要努力吸引跟你有相同梦想的人在一起就可以了,同时努力实现对方的小梦想,这样你的大梦想就会实现。

你要做的就是不断放大自己的梦想与格局。这是一条人生修行路。

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试着把每一段经历都看成是人生新的起点,你会有力量的。宇宙总是环而存在,成功也只是某个时间段的成功。所有的结束都是新的开始。

 

爱别人我们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说话,而造就别人我们是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说话,这就是区别。

爱别人,我们很容易表达自己的见解、想法、认知,期望别人能听到自己的爱,如果遭到对方拒绝,我们就会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别人会感受到压力、控制,从而内心产生不一致性。

造就别人的话,我们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读别人的需要动机、有限性和爱。别人会感受到温暖、被理解,内心是有力量的,生命力是比原来更向上的。

一个人只有真正强大了才会真正地给予,给予的前提是他已经拥有。

很多时候,我们会往外求,求机会、求环境、求别人的保证。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追求外在的事物上,然后消耗掉所有的精力,变得没有力量、无助、没希望,最后觉得自己不够好。

有些人是先找机会然后再创造价值,所以大部分的精力用于找机会。当机会来的时候他们还要看看有没有什么保证,再决定是否值得下定决心。但往往很难下定决心,因为不安全感总是在消耗他的精力,担心能否被保证付出了之后的得到。没法专注于价值积累,所以会不断地换机会、换环境,喜欢看到了再相信,而不是相信了再看到,最后一事无成。

我知道了,我的恐惧是因为我从来没有面对过,

我知道了,我从来没有面对过是因为我恐惧。

我要去面对我的内心,好让我的内心没有恐惧,

我要去面对我的关系,好让我的关系变得好转,

我要去面对我的未知,好让我有更多的资源来做出更多更好的选择。

 

再大的事情,

十年之后只是一段故事,

二十年之后只是一段回忆,

三十年之后只是一场梦。

《幸福,从接纳开始》林青贤——读书笔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