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澄怀园语,说得最多的是慎言。张廷玉神气如在目前:
一语而干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生平之福,当时时留心体察,不可于细微处忽之。
周易曰:吉人之辞寡,可见多言之人即为不吉,不吉则凶矣。趋吉避凶之道只在矢口间,朱子云:祸从口出。此言与周易相表里,黄山谷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当终身诵之。
凡事贵慎密,而国家之事尤不当轻向人言,观古人温室树可见,总之真神仙必不说上界事,其轻言祸福者,皆师巫邪术,惑世欺人之辈耳。
大聪明人当困心衡虑之后,自然识见倍增,谨之又谨,慎之又慎,与其于放言高论中求乐境,何如于谨言慎行中求乐境耶?
朱子口铭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此语人人知之,且病与祸人人所恶也,而能致谨于入口出口之际者盖寡,则能忍之难也。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武王书铭曰:忍之须臾,乃全汝躯。昔人诗曰:忍过事堪喜。忍之时义大矣哉!
薛文清曰:多言最使人心志流荡,而气亦损,少言不惟养得德深,又养得气完。
陈眉公曰:颐卦,慎言语,节饮食。然口之所入,其祸小;口之所出,其罪多。故鬼谷子云:口可以饮,不可以言。又曰: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这是张氏最著名的语录。最能体现张氏的特点。也是他一生得福避祸之要诀。
张廷玉《澄怀园语》节录
■
凡意念之所及、耳目之所经与典籍之所载,可以裨学问,扩充识见者,辄取片纸书之,纳敝箧之中。而日用纤细之事亦附及焉。(相当于日知录)
■
大凡乌合之众,必有一二巨恶之倡率,果能歼厥渠魁,则胁从者,皆可使之革面革心,不必以多杀为防患之计也。
■
《周易》曰:“吉人之辞寡》。”可见多言之人即为不吉,不吉,则凶矣。趋吉避凶之道,只在失口间。朱子云:“祸从口出。”黄山谷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
保家莫如择友,求名莫如读书;常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
凡事当极不好处,宜向好处想;当极好处,宜向不好处想。
■
大臣率属之道:非但以我约束人,正须以人约束我。我有私意,人即从而效之,又加甚焉。如我方欲饮茶,则下属即欲饮酒;我方欲饮酒,则下属即欲肆筵设席矣。惟有公正自矢(自誓),方不为下人所窥。一为所窥,则下僚无所忌惮,尚望其遵我法度哉?
■
凡事贵慎密,而国家之事尤不当轻向人言。总之,真神仙必不说上界事,其轻言祸福者,皆师巫邪术,惑世欺人之辈耳!
■
吾人进德修业,未有不静而能成者。
■
安分循理,不愧不怍,梦魂恬适,神气安闲,其为吾心之真乐。彼富贵之人,穷奢极欲,而心常戚戚、日夕忧虞者,吾不知其乐果何在也?
■
慎起居,节饮食,时时慎疾。
■
与其于放言高论中求乐境,何如于谨言慎行中求乐境耶?
■
人臣奉职,惟以公正自守,毁誉在所不计。盖毁誉皆出于私心,我不肯徇人之私,则可受人毁,不可受人誉矣!
■
万病之毒,皆生于浓,吾有一味药解之,曰:淡!
■
人以不可行之事来求我,我直指其不可而谢绝之,彼必怫然不乐。然早断其妄念,亦一大阴德也。
■
余生来体弱,每食不过一瓯,肥甘之味,略尝即止。然生平未尝YUE痢,亦由不多饮食之故。世之以快然一饱而致病者,岂少哉!
■
待君子小人之际,一当以诚,但知其为小人,则浅与之接耳。
■
天下有学问、有识见、有福泽之人,未有不静者。
■
一家之中,老幼男女,无一个规矩礼法,虽眼前兴旺,即此便是衰败景象;小小智巧,用惯了,便入于下流而不觉。
■
欧阳公论诗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工。”
■
乐道人之善,恶称人之恶。
■
幸灾乐祸之人,不过自成其薄福之相耳,于人又何损乎?
■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
今日行事俭,即异日做官清。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忍之须臾,乃全当躯。
■
求治不可太速;疾恶不要太严;革弊不可太尽;用人不可太骤;听言不可太轻;处已不可太峻。
■
静以修身,学须静以也。
■
东坡谓贾谊之为人:“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矣”。
■
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
受人之恩而不忍负者,其为子必孝,为臣必忠
■
治心以正,保躬以静;进退有义,得失有命;守道在已,功成在天。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
引睡之法:背读上《论语》数页,或十数页,使心有所寄。予试之果然。
■
明华亭县有民某,其母再醮生一子。及母死,二子争葬,质之官。知县某判其状曰:“生前再醮(寡妇再婚),终无恋子之心。死后归坟,难见先夫之面。”令后子收葬。
■
富弼字彦国,少有骂者如不闻。人曰:“骂汝!”彦国曰:“恐骂他人。”又曰:“呼姓名而骂,岂骂他人?”彦国曰:“天下岂无同姓名者乎?”告者大惭。
■
薛文清曰:“多言最使人心志流荡,而气亦损;少言不惟养得德深,又养得气完。”鬼谷子云:“口可以饮,不可以言。”又曰:“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
薛文清公曰:“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难。”
■
为善千日不足,为恶一日有余。
■
“富贵原如传舍(古时供来往客人居住的旅舍),惟谦退谨慎之人得以久居。”身在富贵中者,当时诵此语。
■
教子之道有五:“尽其性;广其志;养其材;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