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了平方根一课,
又听同事的了一节课,对于一节课的得失感慨颇多:
一、导入方面, 我认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高效课堂的的前提,新课改以来,我们现在施行的是“导学案”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
明确学习目标这一点放在了首要位置。然而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学生只是读了一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并没有深入其内心深处,没有成为他学习行为的指南。问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很难搭上来,明确目标是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学习目标应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一点我做的不好,平时都是忙着导入自学。
二新授方面,平方根概念的引入,忽略了结合实际意义导出的实验过程。课本上是用两个面积为1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正方形的探究题,我一带而过,学生似懂非懂,这样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设计成由学生展示成果并解说,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2、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突破抽象观。
平方根概念的得出过程,首先由我提出设问:一张正方形桌面的边长为1.2m,面积是多少?一张正方形桌面的面积为1.44m2,边长是多少m?进一步提问: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44,这个数是多少?然后由学生通过观察并进行举例,最后总结出平方根的概念。像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能容易接受新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在归纳平方根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加深对“根”字的理解,如果能再说明每一个平方根代表的含义,如2是4的一个平方根,-2是4的另一个平方根,4的平方根为±2.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如:2是4的一个孩子,-2也是4
的孩子,4有两个孩子是龙凤胎,这样可能学生对于平方根概念的理解会更到位。3、练习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抢答)64,0.01,121,0.09,0,-0.36,学案上设计的都是完全平方数,我忽视了开不尽方数的类型,以至于作业上有7的平方根时有困难
。总之,对于这样一节概念课,如果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阶段,那绝对不符合课改的。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逐步地深入和发展起来的。对一些具体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抽象、类比等,概括出它们的一般的与本质的特征。因此,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就必须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最终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思考着往前走”,“学着往前走”,这是改革后我的奋斗目标。只要我善于发现、敢于承认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执著探索解决的方法。相信“教得轻松,学得快乐”的教学境界会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