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客家文化博物馆
客家文化博物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8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客家拜山习俗

(2014-10-17 11:09:22)
标签:

杂谈

中国人春、秋两祭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扫墓在秦以前就流传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一直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客家人是汉民族南迁的一个民系,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甚至迁移到世界各地,一直都祈求祖先的荫庇保护,所以厚葬和祭扫是客家人每个家庭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如此特殊的习俗,源于客家特殊的民情。

http://s2/large/0034eklCgy6MSzMiRqxd1

河源客家人客居山地,耕地极为有限,再加上要讲究风水,所以都将祖先葬于各个山头之上,离住家都有一段路程。而清明时节又是春耕大忙季节,“春争时夏争日”,春耕生产农时绝不能因扫墓而耽误。另外,旧时的河源客家人生活较为贫困,年初孩子入学,为交学费,连下蛋的母鸡都得卖掉,此时扫墓,既无钱又无物,加之春雨天,山高路滑,多方面都不适合清明去扫墓。所以,时间和财物两方面都不容许他们清明时节去扫墓。

八月山门开,秋高气爽,正是拜祭先祖的最好时机。除寅日和破日外,都可上山为先人扫墓,缅怀祖德,慎终追远。“秋祭”是在夏收夏种大忙过后的农闲季节,一来有时间,祭扫时,该添土的添土,该拔草的拔草,该维修的维修。二来有今年上半年的劳动成果可奉献于祖宗的灵前,并祈请祖宗保佑下半年同样有好的收成。

河源客家人开始祭祖扫墓时,带着早就准备好的乳猪(有些地方用煮熟的公鸡或其他牲畜)、香烛、冥币、元宝纸、爆竹、水果等祭品,按照事先的分工,有人带上锄头,有人带上镰刀等工具,向着大山深处的墓地进发。他们对所要扫祭墓地的顺序也有讲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一般都是全族和全村都一齐出动,规模盛大,队伍往往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的墓地“挂纸”完毕后,就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来到目的地后,在年长者的一声令下,众人七手八脚,有人锄草,有人砍树,有人打扫,有人培土,直到把墓地四周的杂草和小树清理干净后,就可以在墓头和后主挂上红纸,摆上祭品,倒上白酒,点燃蜡烛和香火。之后,在墓碑前一字排开,每人手执三五支香,满心虔诚地跪拜先人,祈求先祖在天之灵,保佑孝子贤孙们平安大吉,事业有成等等。然后,在坟前将所带的冥币、元宝纸等燃尽,续茶续酒,燃放炮仗……祭祖也就结束了。

一行人带回烧乳猪、苹果回去,把拜过山的烧乳猪和苹果分给兄弟各家吃。河源客家人相信,吃拜过山的烧乳猪等供品,会得到祖先庇佑,各方面都会顺顺利利,平安无事。回到家里或祠堂后,没有出去扫墓的族人早就准备好一桌桌可口的饭菜,大家坐在一起,把酒言欢。最欢喜的莫过于小孩子,他们在房前屋后跑来跑去,欢声笑语在祠堂上空久久回荡。而从外地赶回来的与留守家中的叔伯兄弟们一年中难得相聚,此时,他们可以在联络感情的同时,也享受着祖先所带来本族本房“枝繁叶旺”的快乐,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