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七月(2024年7月1-7日)

标签:
杂谈 |
分类: 珠海中文 |
本周继续忙碌。周末前往韶关学院参加广东省中国文学年会以及中文学科教指委会议,不亦乐乎?!参加或主持本系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中心组学习,以及专题会议等。与学生讨论论文设计、批阅小论文写作等。本周大叔正式步入49周岁了,半百之身,令人慨叹:希望教研继续精进、脾气修炼更好。
思考。关于陈残云的小文草稿。如何深化有关研究是一个问题。
阅读。1《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老友方小平教授博士论文修订版中文译本,的确是十年磨一剑,有新意);2《文海风涛》(有关陈残云创作55周年的纪念论文集);3《启蒙意识形态
:
鲁迅的家国理想与文学隐喻》(题目不错,论述要么偏空泛,要么支离破碎,尚需沉淀);4《福柯最后十年》(专业人士的有关梳理,思路清晰,但偏技术化,有点琐碎,提炼不够);5《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第23期》(内有关于鲁迅的采访稿,新闻风格的传播)。
本周微博一览:
1 真心实意的付出不必再加上说教或抱怨、否则就会被自我中心者视为PUA或急功近利。
2如果不能成就最强的自己,也必须成为勤快而少憾的奋斗者。
如果时运不济或过度火爆,半小时分分钟变成三小时(比如不少人抢先体验第一天的深中通道开通)。
3于有心人和创新者而言,时间才是真正的第一财富。
4记得在演讲时有学生提问说如何提高执行力,我的回答是:1一定要做好自我周边环境建设,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激励和反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2对自我设立奖惩机制,遇挫时可适当延迟但不能放弃,同时必须及时补足,顺利时可适度奖励。欢迎报考中大!
5如果不能为人提供幸福,最少可以给人以梦想、幻想与快乐,最怕是用个人的垃圾时间生硬造成时代的垃圾不堪。
6过多限制其实就是管理无能的表现,反过来又强化了劣根性。我们更应该清理五千年民族劣根性而不是讳疾忌医或只自吹自擂。
7思考与创新就象海绵里的水或特斯拉汽车的潜藏里程,只要愿意挤或付出,总有惊喜。
8中国顶尖大学的同学们要更敢于追梦,不要被社会上流行的就业务实考量压垮了理想与剑胆,只要做到了自己擅长的最好,吃饭从来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也不值得刻意强调(但普通人必须重视)。我们的物质生活从长线来看会日益丰富,但我们的精神追求也该锦上添花。人才的培养要分层次,不要一刀切。
9我觉得应该大力推广国内高校的内循环:让二、三本学校学子假期里多到双一流大学看看,或选拔其中的优秀生参与交换,必须让他们深切感觉到不同高校,尤其是一流大学的师资、学风、课外生活才能让他们知道真正的差距,或奋起直追,或安心于本分继续稳扎稳打。不要只展开同类型资源交换,容易固化。
10年轮带来的智慧、坚韧与勇敢才是人生最好的馈赠,也是年长者送给年青人的上佳精神示范。
11有同理力,更要有同情心,有些人苦苦撑到现在才以优秀的面目示人。
12入粤卅年有感
落花栖双鬓,百岛洒春心。
白鹭似锥立,老龟竞浮沉。
尘光三十载,幸作岭南人。
罡风不时绕,何处闻韶音?
13趁着开会,用脚解锁又一个学院。全校大圈约5公里。
已经49周岁了,按照古代习惯,就是半百之人。
希望自己能够妥善处理各类事务,帮助周边努力奋斗的好人实现梦想,携手至亲好友一起走向更广阔世界。
14参加不少会议的核心目的其实更是为了找到或再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再续前缘或认真探讨交换意见,而艰深专业的学术讨论倒在其次(很多人根本不把最好的研究提交会议)。年纪越长,看到上蹿下跳的伎俩越多,也越哑然失笑。只是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变成你讨厌的人(群)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