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毕业(2024年6月17-23日)

标签:
杂谈 |
分类: 珠海中文 |
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周。最重要的无疑是19日上午我们举行了2024届“文珠”毕业典礼(学校毕业典礼是22日上午);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参加职称评审会;主持文珠“名家讲坛”——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教授讲座《另类的思想实验:重读<伤逝>》;参与或主持本系党委会(含专题会议)、党政联席会、中心组学习;处理有关表格,与同事、同学谈话等;遵照要求稍微修订拙文。

阅读。1《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对于秦朝帝国遗产的再反思,有新意);2《1980年代:小说六记》(蔡翔教授讲述当代文学的课堂记录升级版,有意味和现场感);3《现代文化现象》(《中国文化》30年精华选编论文集之一,大家云集,令人钦佩);4《大国霸业的兴废》(许倬云教授简明扼要的小册子,非常精炼而锐利,毕竟是国际一流历史学家);5《天花乱坠》(朱国华教授赠书,其多年从政的演讲集和证婚人发言,的确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非常不易)。
本周微博一览:
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是指施予者的索求权力,而是强调获得者的铭记、传递与反哺。
自私自利的人把点滴的成功都归结为个人奋斗,善于捞金的人总想收割一波波韭菜。
2 谢谢父亲(和母亲)生育并养大了我,并在底层的山东农村提供给我一直读到博士的鼓励与支持,他们都是最好的人。截至目前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积劳成疾的父亲于2000年8月9日与世长辞,也在冥冥之中间接指出了我未来的留学地点——新加坡。作为“中间物”,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直至最后。
3希望是建立在热爱、自由以及通过努力可以改变或获得美好可能性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其中的主观能动性被利益固化、由自以为是的人来决定,所谓的努力只是毫无意义的内耗,原本的担责与进取成了躺平,不少人主动变成了营养不良或僵硬的韭菜。
4对抗阴损的有效方法除了及时反击,就是为了长远目标踏实工作。
前者是短期敲打,后者是彻底击溃。
5过度教条主义不只没有人性,同时也是推卸责任,因为在复杂情况下的及时应对、生命优先貌似简单,实则既要灵活又要担责。
6参加某高校职称晋升评审会,发现大家心态各异:一般被毒打过多次的人极少有心态平和的,有些人甚至能够和评委直接干起来;年青人往往朝气蓬勃、锐意十足,但也有浮夸自显的,让人讨厌;更有稳扎稳打,各级学历一般,但每一项事务全力以赴结果非常惊艳的;当然一把好牌打烂的亦比比皆是。学术这碗饭不容易吃,首先得有兴趣,其次得有节奏感和韧性。
7十九日上午“文珠”举行2024届毕业典礼。一共有94名学士、18名硕士、2名博士顺利毕业。我也有一名博士、2名硕士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博士去了家乡排名第二高校,一名硕士国企,一名回家乡执教于重点高中。我们研究生就业率自创系以来都是百分百。
永远相信天道酬勤,永远为未来奋斗,永远输得起。
8宏观困窘之下的奇葩操作和自由语境中的创新多元貌似一样,实则大有不同:前者具有同归于尽的暴戾之气,后者则是美美与共的温馨优雅。置身其中的个体如果连起码的是非都无法分别,甚至混淆视听,只为了口粮蝇营狗苟,那真的就只是动物般过活了。
9历史周期律哪里是那么容易打破的?靠嘴炮能行的话,所有的事情只要气氛组就好了。私心和公德哪头重一目了然,自我标榜版无非是加大码和略显复杂化而已。
让勤快、善良、务实的人自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非上天恩赐有那么难吗?很多悲剧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很难确定吗?
#又是XX年不遇#灾害
10文科真的无用吗?看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关于封建王朝无法摆脱历史限制的宏观分析,可谓言简意赅、直逼内核,无数人毕生都不会懂。很多时候,以吃饭、政治正确等理由污名化灵魂探索与真相挖掘恰恰彰显的是愚昧与懦弱。
11 只要做出了最大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会自然接受:成功了,欣然一笑;暂时未成功,坚韧不拔。尤其是自己主动选择和长于耕耘的事务,不屈不挠之下必然有不折不扣的好结果。
12都是可悲人间打工人的互掐,顾客女士责任更大一点。无非是等多几分钟喝杯续命咖啡,真赶时间就可以出门前先下单过来直接带走即可。店员已经克制地表示不想赚钱了她可以退单,结果又问人家名字又拍照还报警,自我中心主义。当然服务员脾气该比普通人好才能长久,为梦想主动赚钱才会心平气和,乃至温暖他人(我看Manner咖啡店店员与顾客冲突事件)。
13AI对新闻业的冲击显而易见,马斯克所说的方法也相当有效,也即汇集更多信息和专家意见从而更好地及时报道和分析纠错,但前提必须是,有意误导的信息较少。目前专制社会洗脑的策略之一就是投放似是而非的海量信息,让信息茧房的人无力辨析最终变得愚钝和脑残。但真正新闻专业人士的深挖与思考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