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崇科
朱崇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504
  • 关注人气: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鲁迅作品中教师话语的破立辩证

(2022-11-09 08:58:47)
分类: 学术论述

【该文原刊《粤海风》2022年第5期,页85-92】

论鲁迅作品中教师话语的破立辩证

从在家乡绍兴读家塾、私塾到进南京洋学堂(路矿、水师),再到东渡日本留学(曾经求教于章太炎,也曾学医并最终弃医从文),鲁迅先生作为学生的经历(从学校性质和专业转换角度看)堪称丰富多彩,而从1909年回国到杭州、绍兴担任教师、学监,到北京时期(1912-1926)一边担任教育部公务员一边兼课(大、中学教师),再到1926年任厦门大学、1927年任中山大学全职教授并于1927年弃绝教授身份[1],鲁迅对各类学校、教师以及有关圈子政治乃至制度的理解与复杂态度耐人寻味,也值得深入探勘。

从鲁迅的小说文体来看,有关教师的书写可谓贯穿始终。从鲁迅第一篇小说、文言文写作的《怀旧》开始,他就以儿童的视角重新观照其周边世界,尤其是私塾老师及“长毛事件”等,其中已经呈现出现代性的元素。[2]而一直到晚年的《故事新编》中的《出关》(193512月),涉及孔老之争,也是老师/弟子之间的进退关系转换,别有韵味。在鲁迅的34篇小说中,多多少少涉及教师的书写超过三分之一,而有些篇章还是有关身份的焦点书写,如《端午节》《高老夫子》等等。在有关散文书写中,鲁迅先生也有情真意切的独特创制,有些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名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老先生(1849-1930)的书写,尊敬之余亦不乏调侃,也部分彰显出私塾教育方式相对于现代人格塑造的滞后;《藤野先生》是书写留日时期的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1874-1945),迄今为止已成为中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甚至到了去世前不久,他还撰写了《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区分革命志士与国学大师不同身份交叠的章太炎先生(1869-1936),以及呈现出自己的取舍与态度。

论鲁迅作品中教师话语的破立辩证

论鲁迅作品中教师话语的破立辩证

论鲁迅作品中教师话语的破立辩证

论鲁迅作品中教师话语的破立辩证

论鲁迅作品中教师话语的破立辩证

论鲁迅作品中教师话语的破立辩证

 

注释:

[1][2]朱崇科:《论鲁迅小说中的儿童话语及其认知转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3]朱崇科:《<</span>野草>文本心诠》,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49页。

[4]朱崇科:《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5-7

[5]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0页。

[6]蒋永国:《从旧知识分子“末人”到新知识分子“犬儒”——谈<</span>白光><</span>端午节>的现代启示》,《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第2期。

[7]朱崇科:《论鲁迅小说中的流言话语》,《中山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8]关于《肥皂》主题更复杂的解读,具体可见笔者旧文:《“肥皂”隐喻的潜行与破解——鲁迅<</span>肥皂>精读》,《名作欣赏》2008年第11期。

[9]曾华鹏范伯群:《论<</span>高老夫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

[10]姜彩燕:《自卑与“超越”———鲁迅<</span>高老夫子>的心理学解读》,《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5期。

[11]高远东:《论鲁迅对道家的拒绝——以<</span>故事新编>的相关小说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1期。

[12]雷锐:《浅论鲁迅笔下的教师形象》,《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13]王国英:《鲁迅论教师》,《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

[14]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第96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