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放逐到自我放逐的有心人:马华作家冰谷论

分类: 学术论述 |
【该文原刊《香港文学》2021年第5期(总第437期),页97-105】
不必多说,冰谷(1940- )是马华文坛上相当朴素而别致的存在,他出身贫苦,很早就介入割胶及园丘行当,读书较迟,学历也只高中毕业,但他却热爱文学笔耕不辍,且散淡恬适,“我向来做事没有强求,对写作也不例外;总觉得自己缺乏创作艺术这方面的才情,所以不曾设定什么写作的目标,或者计划。有感即打开电脑屏幕,对着键盘点击。文字是表达心灵最直接的方法,同时也是最自-由的方式。”[1]迄今为止却是著述等身。
同时,限于大小环境,冰谷却也经常游走于各地:从家乡霹雳到成年时去北马吉打创业,间或通行西马,再到东马沙巴,大马退休后还继续到所罗门岛国工作,当然也会化身游客,前往中国大陆、韩国、澳门等地旅游。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有心人,他都诉诸文字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与读者共享体验,如何乃健所言,“冰谷长期受困于山野丛林,饱尝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苦楚,因为将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借助文学创作抒发出来,也成为生命的必要。通过对大自然细心的观察与描绘,冰谷的散文可说是生活体验浓缩而成的结晶。这些闪亮的结晶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映现出热带雨林的光彩,也映现了冰谷笑声融入泪影的人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