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台版简介

(2021-02-20 09:03:00)
分类: 学术论述

《论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台版简介
2018年台-湾秀威资讯科技出版。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力图从体裁诗学的新视角进行观照,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镜照下,笔者希望可以另辟蹊径,不仅卓有成效地重读鲁迅的《故事新编》,同时也希望从历时性角度探讨此一小说次文类的其他代表性个案。通过分析从大量文本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经典个案(鲁迅、施蛰存、刘以鬯、李碧华、西西/也斯、陶然),本书期待从如下几个层面体现出应有的创新性: 1.总结故事新编小说的个性,并从主体介入角度展开深入讨论,探讨它们的狂欢品格; 2.总结并分析巴赫金非常复杂的狂欢化理论; 3.利用狂欢化理论重读鲁迅的《故事新编》,并试图从众说纷纭中探掘出一条相对接近“真实”的阐释和说法,竭力找寻可以评判此次文类小说书写优劣的灵活标尺。 为此本书的主要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上编讨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适用性及本文分析架构;中编探讨鲁迅的《故事新编》;下编则分析其他代表性文本。


作者简介  · · · · · ·

朱崇科(1975- ),山东临沂人,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教授、博导。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2005),旋即以“百人计划”副教授人才引进执教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2005-2011),亚太研究院教授(2011-2016,4)。国际经历有:2007-2008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学者,2013年2-7月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2015年2-7月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研究员。学术兼职有: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中山大学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人文社科学术分委员会委员等。

独著有:1《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大陆增订版《“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2《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3《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4《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台-湾秀威增订版,2014),5《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人民出版社,2011;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6《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12),7《广州鲁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8《触摸鱼尾狮的激情与焦虑》(上海三联书店,2015),9《<野草>文本心诠》(人-民出版社,2016)。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

目录  · · · · · ·

目次 CONTENTS
序「秀威文哲叢書」 \韓晗 003
推薦序 解構與建構「故事新編小說」 :補寫文學史的空白
\王潤華 004
緒論 011
上編:狂歡化理論
第一章 巴赫金及其狂歡化理論 030
第一節 引言 030
第二節 巴赫金及其學術生平 036
第二章 後顧研究及狂歡化精神 044
第一節 狂歡的反響:狂歡化理論研究述評 044
第二節 狂歡化的哲學精神 059
第三章 狂歡詩學:狂歡化文學理論 079
第一節 體裁詩學 081
第二節 小說話語及巴赫金的適用性 127
中編:魯迅的《故事新編》:走向狂歡
第四章 主體介入與敘事的嬗變 149
第一節 主體介入與眾說紛紜的發軔 149
第二節 魯迅與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演變 161010 論故事新編小說中的主體介入
第五章 重讀《故事新編》 :文體雜陳與喧嘩意義 175
第一節 文體雜陳:故事新編體小說 175
第二節 意義指向:眾聲喧嘩 189
第三節 現實語境以及主體介入的限度 201
下編:眾聲喧嘩:介入的狂歡節譜系
第六章 施蟄存:欲念書寫 223
第一節 主題與意義:欲念的狂歡 226
第二節 如何介入:聚焦、細描與內在消解的策略 237
第七章 劉以鬯:詩化的狂歡 248
第八章 李碧華:「意亂情迷」 263
第九章 也斯和西西:「神話」 香港 282
第十章 陶然:現實主義的承繼與限制 300
結論及餘論 313
結論 313
餘論 319
附錄一 故事新編小說附錄 322
附錄二 參考書目 326
附錄三 論盧卡奇和巴赫金「小說理論」 的敘述關涉 338
致謝 346
致謝
     本書是在我2005年上半年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答辯後博士論文《論故事新編小說中的主體介入》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2006年1月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題目為《張力的狂歡──論魯迅及其來者之故事新編小說中的主體介入》,除了有關陶然那一章曾經刊發在《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4期上以外,其他皆未單篇發表。如今時間已是過去了12年,在此期間,有多人寫過書評,也有100多次的引用和提及。非常感謝諸位師友同行的熱心關注、支持與指正。
      可以理解的是,如今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此書了,但往往會有人提及和索要此書,照理一本書或者該速朽,一如魯迅先生對自己作品的真誠期待,但似乎萬事皆有宿命,真正完結的時間尚未到來。在韓晗兄的大力支持下,此書終於有了它的臺灣版,感謝秀威資訊及細膩負責的責任編輯陳慈蓉女士。這是我第三次在臺灣出版拙著,前面包括《本土性的糾葛》(唐山,2004)、《身體意識形態》(秀威,2014),再加上我曾經在臺灣東華大學客座半年(2013年2-7月),如今一併想來這真是我的榮幸和緣分。
      新版除了修訂個別觀點、文字錯誤和更新注釋之外,基本照舊,但附錄裡添加了一篇曾經刊發於2006年9月《求索》雜誌的《論盧卡奇和巴赫金「小說理論」的敘述關涉》,和巴赫金的小說理論息息相關,一併求教于方家。
      也再次感謝母校NUS,特別是我當年的博士導師王潤華教授,謝謝他2005年為拙著賜序,也一直關注並支持我的成長,如今我已經成長為業界的成熟學者,想必他也該是欣慰的。謹以此書紀念那些在NUS攻讀的青蔥歲月。

                                                            朱崇科
                       2017年暖冬、2018年初於廣東中山大學中文系(珠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