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劳碌(2021年1月11-17日)
标签:
杂谈 |
这是事务非常繁杂的一周,直接结果就是几乎没有时间阅读了。包括:
周五返回南校参加院长/系主任述职;
周四在珠海校区全天面试11名“申请-考核制”博士报考生+博士生开题;
周六在南校批阅有关试卷;
另外就是集中时间(周一、二、三)处理自己指导的本科生的15篇写作、小论文写作、某些结课的研究生课程论文等等。中间还穿插党总支会议、同事学生谈话等等。
好在周末还有一天可以休息充电。
阅读。1《书架上的近代中-国》(华东师大唐小兵老师的书评精选,有总结,有对话,有意思);2《近代的超克》(竹内好论述,经典重读);3《跨语际实践》(刘禾论述,尤其精读其关于国民性的论述)。
本周微博一览:
1讲真,你要让习惯了标准答案的高材生一年内学会讲自己的语言和观点的确是有点操之过急了,所以做人还是慈悲为怀。另外,很多人误以为语文作文只是讲文采、玩结构,其实大谬,最关键还是看脑袋有无干货——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所以高手做事往往一通百通。
2惊闻新加坡优秀作家英培安(1947-2021)于1月10日下午1:35去世,令人无比忧伤。我2002得识草根书室老板英先生,经常见面,后撰写长文《新加坡书写与书写新加坡——解读英培安的一种向度》(刊发吉隆坡《人文杂志》2003年6月号),颇得英先生认可,以后屡屡向研究者推荐。2015年客座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时尚亲切交谈,如今竟阴阳两隔了。一路走好,培安先生!

3不要在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年纪无所作为,变成一个只想继承(微薄)遗产的寄生虫,你应该更是自力更生者乃至开拓者。打工人,早安!
4花了三天半时间阅览所指导同学们的30篇写作、小论文写作以及课程论文,感慨良多:多幅笔墨、潇洒穿梭中各有千秋。最大感慨就是:人文学科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真是需要无数耐心教导、倾注时间和不断打磨啊,这岂是那些急功近利和非常刻板的学科管理人士能够轻松理解的?从这个角度看,多数大学还是职校。
5不经常努力的人往往有种错觉,稍微一进入优秀分子的常态就怀疑自己可能会猝死。孰不知一个智商平庸的人如果再不努力或有其他优秀品质加持,其实也就无力搏击大风大浪注定在小水塘浮沉了。
6最简单的植物,也可能喻示最复杂的意义。
芒,忙,盲,莽,氓。

7不只是汉语或语言标点的妙用,而是做事情必须选择自己的兴趣或有创造力的事务,否则,跪着或讨好着赚钱和乞讨没有本质的差别。

8在繁忙中升华自己,至少也得有条不紊;在偷闲中优雅自己,至少也要从容不迫。
9双鸭山大学工会的这个举措还真落到了实处,作为月跑量过150公里的大叔还获得了玻璃奖章。还有神秘奖品一个。
出自本心的实践原本是兴味盎然或美好的,居然有额外的鼓励,这就有了洗衣前从裤兜里翻出人-民币的惊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