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摄古镇(五)——木渎古松园
从虹饮山房沿山塘街继续东行,不远即到古松园。古松园建于清代,为木渎富翁蔡少渔故居,也是一座宅第园林风格的古建筑。古朴雅致,亭台楼阁,花木廊池,和苏州的园林大同小异,而雕刻的艺术在木渎的园林宅第中是上乘之品,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园林布局紧凑,小巧秀气,主要的看点,可以概括为一楼、一廊、两树、三馆。
一楼,即古松堂正楼。窗棂、廊栏、门头、器具雕刻的工艺精湛。
一廊,即连接楼房之间的廊道,分上下两层,这是周边园林少有的。
两树,即一棵明代的罗汉松,树龄500多年,仍苍翠虬劲,古松园也因此得名。一棵200多年的银杏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果实累累。
三馆,一是现代美术家的美术馆,设在古松堂后的楼上,有许多馆藏作品,似乎无人问津。二是后院一个比较大的某个人挂名的刺绣馆,占地较大,两幢建筑,其中西北角的一幢楼是现代建筑,具有参观、体验、选购等功能,也有点冷清。三是紧挨着美术馆边上有一单间,放着苏州“刺绣皇后”沈寿的半身雕像,以及慈/禧太/后的嘉奖的真迹。蔡少渔祖籍苏州西/山,起先在上海做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置地造园,是当时木渎“四大富翁”之一,生平、从业、发/家与美术、刺绣基本没有缘由。这三馆确有杰作珍品,尽管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与苏州人文紧密关联的艺术特色,不乏观赏价值,但总感觉和古松园的联系有点牵强,有“跑题”之嫌,稀释了古园林的原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