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
富
人
(快餐版
纯叙述 )
小马和大龙是邻居,从小光屁股一起长大的,七七年一起初中毕业,回家继承祖业——农民。小马有点本分,见人没得话,说话就脸红,用当地话说是个“闷头猪”,有点憨,属于“三拳打不出闷屁”的那种。大龙开朗,一张嘴像个“刮刮刀”“能说断草”,神气活现的还就招人待见。过了几年,小马在生产队养牛用牛,耕田犁地,是标准的“捧老牛屁股”的,大龙开手扶拖拉机,“机师傅”做的有滋有味的。眼看两个人都二十大几了,都该成家了,小马家条件差加人老实,硬件软件都不行,东请人,西拜托,人家都摇头:“宁跟六十岁皮包,不跟十八岁扶犁梢”,后来在邻队被招为上门女婿,结婚生了个女儿。大龙家里硬件稍好点,有人提亲,结果一“访亲”,都说这家伙“呱呱嘴”,不颠不实,最后花钱在东海边买了一个姑娘,婚后生了个儿子。
包产到户了。
小马夫妻种了几亩地,“你挑水来我浇园”,养了两头老母猪,养了一趟鸭,老婆是“猪经理”,他是“鸭司令”,生活过的平平稳稳的“饿不死胀不昏”。农忙时一起种田,闲时老婆养猪,他放鸭,每天早晨撑个小鸭槽子,吆着一趟鸭沿河游荡,夏天在树荫下,冬天在背风朝阳的地方,小船往边上一靠,躺在船上,听听家乡戏,官不睬民不扰——“穷快活”。几年积累,翻盖了房子,三间两厨的瓦房,围墙天井漂漂亮亮,家具齐全,老丈人很满意。女儿渐渐长大,温柔文静,学习上进,考上了二类大学,在中学做老师,不时的回家看看他们,吃的用的穿的尽往家里送,说到女儿,他都憨憨的笑笑。媳妇虽没有多大文化,倒也厚道,条件好了
,负担轻了,鸭子也不养了,经常叫他出去玩玩,还拜托邻居,你们把我家小马麻将教上了,带他一块玩玩,平时都隔三差五的买瓶酒,叫他陪着老丈人“小咪咪”。他什么地方都不去,麻将也不学,有时间就去摸摸家前屋后的蔬菜地,收音机往小树上一挂,一边做事,一边听戏,有时还跟着小哼哼,瓜茄角子青菜萝卜,一年四季有得吃,吃不了的邻居来分享,蔬菜地既是他的“小菜场”,又是他的“健身房”。还在天井里搞了个小花圃,朝阳的地方搭起梯形的搁层,摆满了花盆,长了好多花草,有空就去侍候侍候,有时能在花圃前坐上半天,像是一种陪伴。这逍遥自在的日子越过越舒畅,气色比原来好了
,话又比原来多了。周围邻居有个什么小事,和他招呼一声,马上就去帮个忙、搭把手,看下小孩,拉扯一下老人。左邻右舍都说:“马爷厚道!”他这个人没有什么朋友,办事没什么头路,银行没什么存款,整天没什么心思,身体没什么毛病,生活没什么理想,日子没什么忧愁,所以,都是平淡的故事。岁月把他从“小马”变成“马哥”,又变成“马爷”……
大龙的故事很多。他不种地,买了条运输船“闯码头”,到苏南跑运输,苦没有少吃,但是效益好,小船换大船,资产越盘越大,腰杆子越来越粗,大家都叫“老板”。不久在上海边上买地,经营砂石料,手下也雇用了一批人员,坐地收钱,风生水起,享有千万资产,到处行得通、吃得开,家乡镇上的头头脑脑的每年都有事无事的去拜访几次,还曾经发生过精彩的故事,一次在大酒店招待家乡来的书记,不巧和隔壁包间的人发生口角,那个也不是省油的主,各自不让,都在比实力,看谁的“泡泡”大,矛盾升级,对方直接跑到他们的包间砸桌子,双方撕打,把镇上的书记吓得战战兢兢,躲到了桌子底下,还被对方从桌子底下拖出来,一顿暴揍,他立即一个电话,从砂石场调来几十个民工,都操着家伙,世态扩大,双方都打110,110一看很棘手,他是公安的哥们,而对方更不好惹,告诉他说你遇到对手了,遇到对手中的高手了,最后只好委屈他老婆顶着接受惩罚。他父亲去世,镇上的书记、镇长都来争做孝子贤孙,风光无限。儿子大了,读书成绩不咋地,考大学在“孙山”外,不管怎么样,砸钱上大学,读了个自费生。家乡的招商引资掀起了高潮,开出各种优惠条件,筑巢引凤,镇上没有忘记他,一二把手亲自登门拜见,请求“凤还巢,当时的玻璃行业就很兴,动了心就动了身,衣锦还乡投资玻璃厂,
摊子铺的很大,市场行情蛮好,大多数人都投以羡慕的目光,都夸他能干,有魄力,有本事。家里正常用两个保姆,中华烟要买就几箱,正常四杠烟枪(老夫妻加小夫妻),烟火旺盛,麻将机不停,生活得相当滋润。有钱赚,手脚大,个个都捧着呵,家里租用两辆轿车,即使不用,每天付款一千块,有人找借款,三万五万毛毛雨,有人找担保,三五十万一句话,镇上干部不断鼓动他扩大规模,经不住撮合,资金不够,找银行贷款,又新开一班厂,和儿子各管一方,扬言再过几年进军房地产。有钱开始渐渐变坏,自己“小路、花路”数不清,个个都割唐僧肉,儿子被人带到地下赌场,前后输掉几百万。老婆小学文化,赶时髦,跟人家学炒股,一百多万血本不归。又赶上玻璃行情迅速萧条,资金回流很慢,原料、工资无法兑现,银行又开始收缩,几股麻绳一起断,厂子像个半死人一样,剩一口游气,到处找钱,亲戚朋友的钱已经借空了,又广泛吸纳高利债,这时,书记镇长不来了,找担保的不来了,借钱的也不来了,经常来的是银行催款的,供货商讨债的,工人要工资的,放高利要钱的,饭店商店要账的……债主围门,像个耷尾巴狗一样,不神气了,但是还撑着,梦想起死回生,可是,行情每况愈下,阴天驮穰草,越驮越重。早已资不抵债,银行抵押一个厂,几个大债主硬霸一个厂
,房子卖了,工人走了,儿媳妇离了,债台高筑,实在没有办法就开始玩“躲猫猫”,手机关机,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日子过不起来了,亲戚朋友再不好意思开口借了,因为钱所有亲戚都已经绝情了,狐朋狗友刁钻得很,借钱没门,最后想到了小伙伴小马,开口借一万,小马没有,借了五千,拿着这五千块钱,从此,杳无音信。
有人说他在广东一个地方扫路呢,身份还是某某公司的总经理,经历了从“师傅”到“老板”到“总经理”再走到“扫路的总经理”的演变。
从小的一对发小、邻居、同学,都成了穷富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