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到 老 才 能 吃 到 老
——一张月饼券的随想
中秋将近,小辈送来一张月饼券,券做得很精美,像一张请柬。昨天拿起月饼券想了解提货的地址,正面、反面、从上到下、大字小字、一字不落的反复仔细拜读,就是找不到提货的地址。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怀疑自己的智商。找不到地址就研究研究吧,说是月饼券,其实就是一份月饼“导购”说明书,而且很有点科技含量。原来,这月饼不在本地,而在遥远的京东、亚马逊、1号店,要想吃到这月饼,必须遵循以下程序:1、刮开月饼券上的密码,凭此登陆指定的网站;2、打开微信,点击“发现”→“扫一扫”→扫描券面“兑换二维码”→打开兑换页面→输入券号密码→开始兑换、3、选择喜欢的套餐,预约送货。我的天哪,这么一大堆程序,最后还是个我似懂非懂的“兑换”、“选择套餐”,你说,普通老百姓吃个月饼咋就这么复杂呢?看来,我是老土了,落伍了。于是,我就推己及人联想到:乡下人进城、老年人住城(文化低的人),说那种生活就是都市生活简直是扯淡,你想,他们好多路标、店标、商标都不识别,像这样一张月饼券到他们的手里还真为难他们了,没有相当的学历水平,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智能手机、电脑),没有比较娴熟的操作技术,那只能看着月饼券“孤芳自赏”,那只能“望”饼充饥了。
我不敢说商家的做法的不对,因为这毕竟还是很时尚前卫的吗,不过,这确实为“落伍”的人群出了一个难题,这里只能呼吁老人们继续不断坚持学习。不是有一位伟人的名言吗: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才能吃到老。这句名言就是我说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