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百条微博说秦皇岛#之十八:抚宁县旧县村村名的来历---旧县是抚宁县城关镇坟坨管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小山村。当地流传这样一则顺口溜:“九沟十八峪,外搭老锅腔。走遍旧县庄,新鞋得两双”。“旧县”这个村名让人好奇,到底是怎样的缘由,使得这个古老的村落得名“旧县”呢?这里是不是曾经做过抚宁的旧县址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个山水秀美的小村落成为县治所在?
明朝定鼎之初,元军虽然战败,但并未完全消灭,他们在塞北苦寒之地仍然逡巡南望,扰民侵边之事不绝,元残部经常经由界岭口、青山口等关隘进入长城内线,即今抚宁县境内。
为躲避兵祸,抚宁县境内乡民常避兵于县城西部兔耳山。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将县治迁至兔耳山南即今旧县村,
当时的抚宁县知县娄大方率领官吏士兵西渡洋河避难于兔耳山南麓,兔耳山山高林密,寇不敢犯,遂奏禀朝廷在此建县。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县治迁回县城,前后共历时九十年。故此兔耳山下的村子得名“旧县”。
县志对此有专门记载:“兔耳山,县西十五里,双峰尖耸,状如兔耳,绝顶有潭,云常覆之,微经曲屈,盘折而登,上平广,可容数万人。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知县娄大方率吏士兵常避难于此。”又载“兔耳两峰为抚宁邑灵镇山,麓有栖霞寺,寺前有桥,传为唐尉鄂公所建。”尉鄂公,即唐朝赫赫有名的战将尉迟恭,封鄂国公,也是中国两位传统门神之一(另外一位是秦琼)。可惜的是,栖霞寺和寺前的桥现已全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