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欧阳修画像找到最接近的版本

(2012-12-23 20:06:05)
标签:

杂谈

    http://s5/bmiddle/a77e3257hd184090d510d&690


http://s8/mw690/a77e3257h7b5a01317774&690

   别小看以上这个清代中期破拓片,经专家鉴定,这可是乾隆早期滁州知州王二南,根据乾隆皇帝题跋的宋代欧阳修画像原作碑刻拓下来的。拓片上有乾隆的题跋、有宋代名臣李端叔、晁悦之的题跋,有滁州知州王二南和镌刻者王景桓的落款。原碑早不见踪迹。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最接近欧阳修本人真容的拓片,史称“滁州版欧阳修画像”。目前所见欧阳修其他画像,只要不是从这个版本临摹的,都属于臆造.   

    宋代诗人王禹偁曾经戏称滁州"昔是优贤地,今为省过州。",从此,文人与滁州之间就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渊源。文人笔下的诗文,也与滁州的山水紧密相连,成为人们千古咏叹的佳话。因为文人的生花妙笔,赋予滁州浓厚的人文氛围。滁人也从此铭记那些为滁州做出贡献的先贤们,而立祠纪念、绘像供奉则是国人缅怀先贤的传统方式。所以王禹偁离滁之后,欧阳修来滁,便有登"危楼"瞻仰王禹偁画像,作《书王元之画像侧》一诗,以表达敬仰之情。而自六一先生离滁赴扬州之后,滁州从此便有了"二贤堂",也从此开始有了滁州版欧阳修的画像。根据相关史料,可知此幅六一先生小像,一直流传有序,且曾经历代名人题跋。据记载,历代题欧阳修像赞情况,大致如下:

   宋李端叔题欧阳修像赞。李端叔,名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宋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元丰进士。李端叔"题欧阳修像赞"为行书:"贤哉文忠,真道大节。知进知退,既明且哲。陆贽议论,韩愈文章。李杜歌诗,公无不长。当世大儒,邦家之光。李端叔。"全文对欧公推崇备至,赞誉递加。书法亦字字挺拔,笔笔奔放。

宋晁悦之题欧阳修像赞。晁悦之(1059?1129),字以道,自号景迂,北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补之四弟,元丰六年进士。博涉群书,工诗,善画山水,尤精鉴赏。"题欧阳修像赞"为行书:"惟我昭陵,公乃得升。天下无朋,国有魏公。公乃得容,不朋以忠。风波既散,高山独见。小人是叹,昔贤在是。宁论阙似,闻其百世。"全文对欧公一生高度品评,书法亦流畅潇洒,水墨交融。

清乾隆题欧阳修像诗〈并序〉乾隆十七年壬申,高宗纯皇帝题宋臣欧阳修遗像诗并序:侍郎裘曰修典试江南,道滁州,见醉翁亭故迹。彼有藏欧阳修小像者,携以来,举沈德潜为乞文征明题辞故事。允其请,书以还之。 
是谁三鬣俨图诸,太守风流忆治滁。题咏名高宋人物,〈像有李端叔、晁悦之题赞。〉操弦韵轶古樵渔。〈谓苏轼醉翁操。〉醉翁乐匪山林也,遗像逸真水月如。使节新从让泉过,依然乡井下风余。

      关于扬州版欧阳修像,为乾隆五十九年秋八月,两淮盐运使曾燠"从滁州借本勒石扬州,立平山堂上。"。至咸丰年间,此祠毁于兵火。光绪五年(1879)九月欧阳修裔孙、江苏候补道欧阳炳按临摹于滁州醉翁亭之清宫内府藏本重刻的欧公石刻像,珍藏于扬州名胜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公祠之中。据说,欧阳修石刻像与题书均由邗江著名石工朱静斋勒石,刀工精致,石像传神,加之石面稍凹,造成光线折射,远看为白胡须,近看为黑胡须,且观者从任何角度看,石刻像的脸、眼、足始终正对观者,世称神品。  

      而阜阳版欧阳修像,为清道光二十九年夏四月,颍上县知县程钰又由其"门人潘礼部桂在扬拓其本""重勒上石"敬立于西湖祠内。"据载当时总计摹刻了两块欧阳修像石刻,另一块当时已运往日本。阜阳作为欧阳修的第二故乡,珍藏欧阳修石刻像之颍州西湖会老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修葺一新。除欧阳修石刻像之外,堂内另刻有北宋"李端叔、晁悦之题欧阳修像赞"与清"乾隆御题欧阳修像赞",还刻有曾燠左题记和程钰右题记。

      根据宋代名士的题跋,和清乾隆皇帝所作的序言,可知滁州版宋绘欧阳修像的相关背景。对比上述其它相关资料,可以基本明确地得出结论:滁州版宋绘欧阳修像为天下传世欧阳修小像中的最早版本,也是扬州和阜阳两处欧阳修石刻像的母本。

     估计乾隆时期原作已流入内府。如今不知流失何处,尚存人间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