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班主任的育人小故事
(2012-06-26 15:29: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博文 |
“闵清源,排好队。”我站在队伍的前面高声喊着。“严老师,我不叫闵清源。”站在男生队尾的一个男孩子绝对一副据理力争的表情。“哦,对不起,老师喊错了。”“闵清源,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严老师,我叫闵清海。”声音有点小,脸上有点委屈,眼睛直直的看着我。直到再一次,“闵清源……”,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赶忙收了回来,心怀愧疚等待着他的争辩,可是他却什么也没有说。“闵清海,刚才老师又叫错了,对不起哈,可是你为什么都不说呢?”“没有关系,我都已经习惯了。”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这是发生在开学之初的事情。处于对我这种错误行为对他带来的伤害,我下定决心再也不要出错了,并且不自觉地对他多了几分关注。
在一如既往的给与他关注的同时,我又感到很担心,或许他存在的问题远超过我的想象。我能做好一个引导者吗?心里没底。
一堂语文课上,我给同学们讲比喻句。很多同学都高高的举起了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一个个比喻句很快地出现,“弯弯的月亮像小船”、“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大象的腿像柱子”、“太阳像火球”,一个个标准的比喻句。看到闵清海一直举着的手,我很快叫到了他的名字,他站起来,平静地说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句子:“猴子的尾巴像问号。”霎那间,我顿时感到很惊喜,这个小屁孩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对他,我多了一分喜爱。
再一堂语文课上,我讲到拟人句,举到了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诗人伤心难过的时候,看到花儿都在流泪。为了让孩子们好理解,我又举了很多把物当做人看来写的例子。后来,我就让学生思考并说一句拟人句。很多的同学都说到了,但很多都是在重复我所举的例子,或者是稍微变动,我感到不是特别满意。我有把希冀的眼光再次投向了闵清海,他站了起来,不紧不慢地说道:“星期天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一会夸我,一会批评我,我来到野外,看到小草都在像我冒问号”。好句好句,我忍不住赞叹道,并大力在班上夸他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我当时看到他也很激动,脸上露出藏不住的快乐。
一次课外活动课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后来发现闵清海在操场的一角呆呆地站着,我有点好奇,他一向是个惹事,特别喜欢和同学疯玩的孩子,今天是怎么了?我抑制不住惊奇,大步地走了过去,原来他正望着石头上的一个很深的窝出神呢!我反应过来,这是一个教育他的好机会:“乖乖,这个窝是雨水滴的,一滴雨水的力量是很小,可是每次下雨总会滴在这个地方,那么日积月累,就出现了这样的奇迹。这就是成语中的‘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也可以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就可能完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像现在,你觉得自己身上的问题太多,是不可能改的完的,可是如果你坚持每天改那么一点点,不怕到最后你不能成为一个语言行为习惯都很好的孩子。”闵清海听得入了神,我知道他已经在思考了……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那么调皮捣蛋,一刻也不得安宁便可说是男孩子的专长。“严老师,闵清海他们几个男生把水杯盖子上面的把手全部都弄下来了。”班上几个女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我的办公室汇报情况。“严老师,闵清海今天在寝室又用四川话说脏话了。”室长彭江龙和其他几个男生气愤地告诉我。“严老师,闵清海他们把书包柜上的把手拔下来当成陀螺玩,把握的都拔了,好多同学的都没有了。”女生接二连三地告诉我。“严老师,闵清海把何星谕打哭了。”钟果廷告诉我……
啊!我亲爱的孩子,难道老师注定要在你们的问题中成长,是你们出现的状况让老师逐渐成熟吗?
在三月一个星期三的下午体育大本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看起来无法相信的事情。二年级有三个班的学生都丢了钢笔,具体的数量比较巨大。当时我也没有过多地在意,以为我们班上没有丢,是因为下午放学的时候锁了门。直到晚自习结束,学生排队回寝室的时候,我发现彭江龙的手里拿了一个鼓鼓的笔袋,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开始砰砰砰地跳起来,难道……事情的发展正如我所预料的那般,是闵清海到其他班上去拿了钢笔。因为他今天下午没有到操场上去玩,被伊娃留在办公室,就让他有了这个时间。晚上孙校和校警把事情查清楚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回到家,躺在床上,却怎么也谁不着,我该怎么样来处理这件事情才是最好的做法呢?我又该怎么样给他的家长说这事呢?一遍又一遍,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我的脑海盘旋着……
第二天上午,我占用了英语老师的一堂课,花了整整3.5节课在全班来处理这件事情。鉴于昨天晚上同学们的不知情,我就开始在班上调查,问谁知道其他班的同学掉钢笔的事情?都知道些什么?说起这,抢着举手发言的同学很多,说:“其他班的学生说就我们班没有掉钢笔,肯定是我们班的学生拿的。”说到这,大家都觉得很委屈,也感到很生气,情绪很激动。从开始有秩序地说到后来的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看到孩子们的委屈和激动,我心里挺难受的,为什么要让我的孩子承受这种委屈呢?“闵清海啊,闵清海,你怎么就这么糊涂,干出这种事情来呢?”我心里压抑着。等到孩子们的情绪稍微平静一点,我就开始打断,把事情的发生过程给大家讲了一遍。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惊异的表情,大约三秒钟以后,又开始议论纷纷。看着孩子们激动地情绪,我开始粗暴的打断:“孩子们,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会遇到许多的事情,会犯很多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很大可能很小,我们就是这样在不断地犯错和改错当中成长的。当我们犯了很多的错,并改掉以后才能成为一个没有错误的孩子。这次闵清海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是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坑里,孩子们,这个时候你是愿意伸出你的手把他拉出来,还是让他在坑里越陷越深呢?”沉默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他的小手,两个,三个,四个……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他们被其他孩子叫为小偷的委屈在这一刻都微不足道了,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欣慰。我亲爱的孩子们,此刻严妈很爱你们!你们让严妈感受到了纯真无暇,是你们在给我力量!!!“孩子们,别人的信任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假如失去了别人的信任,我们就像是在海上漂浮的孤单的小船,随时都在海上被狂风暴雨袭击,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假如我们有别人的信任,那么当我们遇到大风浪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帮助我们,帮我们划桨,帮我们撑帆……”
我很开心的看到,这件事情对闵清海的心理没有造成阴影,在我对他静静的偷偷地观察当中,他没有在心底受到伤害,免除了最担心的事情,我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晚上和他爸爸通电话到11点多,和他们家长的沟通可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要了解清楚孩子做这件事的心理。原来在小的时候,父母带他到朋友家去玩,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去拿,大家也都没有在意,拿了就送给他,他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去拿别人笔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因此以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我们都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到后来,和家长的沟通逐渐频繁。每周三家里总会来一个人和我交流孩子最近的表现,或者打电话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也了解了更多。孩子小时候生活在一种不好的环境当中,内心没有找到安全感,家庭的矛盾更是给他的成长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在他还没有是非分辨能力的时候,家人的不同的教育方式让他很矛盾,让他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压力,压抑。于是,我和他家长交流时就明确地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要给他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要让他矛盾和压抑。”这样的交流是有效的,家长意识到了,接受了,也逐渐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虽然孩子的状况还是不断,但是我明显地感觉到经过这件事情,孩子变得“成熟”了,书写比以前更认真,作业速度更快了,上课精力更集中。看到他大声地朗诵《望庐山瀑布》,我内心掠过一丝欣慰。
可是复习这段时间,对于他,我心里总还是耿耿于怀。为了好好地复习,我坚决地压制他玩虫的欲望,看到他把虫装在削笔刀里,装到文具盒里,悄悄地和虫子玩,我就粗暴地抵制。下学期,我要给他发展这个兴趣的空间,并给他机会展示他养虫所得。
这个男孩子,发生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又感觉意犹未尽……
一身白皙的皮肤,个子不算高。修剪着齐耳短发,一双灵活透亮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两道眉毛时而舒展,时而紧蹙,拼成了倔强任性的我。
这是一个让我骄傲,让我苦恼的孩子。她是一个杨红樱迷,杨红樱的每一本书,《女生日记》、《瞧,那群俏丫头》、马小跳系列丛书每本都看过,她从马小跳的身上学到了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从漂亮女孩夏林果身上学到了傲慢,从聪明女孩路曼曼身上学到了霸道……她聪明,领悟力极强,是一个富于想象的孩子,是一个好于表现自己的孩子。
今天上午在上语文课之前,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
词人苏轼来到一座寺庙寄宿。一天他在和寺庙主持一起谈天时发现主持身上的袈裟很好看,就忍不住要试穿一下。当他披好袈裟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主持:“你看我穿上像什么?”主持想都没想就说:“像一尊佛。”还回主持的袈裟,主持披上身,问道:“你看我穿上袈裟又像什么呢?”“你像一堆牛屎。”苏轼脱口而出,因为他想他这样说他就赢了。主持什么也没有争辩。
苏轼今天心情真好,因为他觉得自己占了上风。
晚上回到家,苏轼就忍不住和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满以为妹妹会夸奖他,没想到苏小妹听后显得很安静,平和地说:“主持说你看起来像一尊佛,是因为他心里装的是佛;而你说主持像牛屎,那是因为你心里装的是牛屎。”苏轼顿时无地自容。
中午送学生去餐厅的路上,小杨和小唐忽然争了起来,两人相互攻击。小杨说:“你个唐老鸭,又矮又胖,又丑。。。”小唐当然不甘示弱:“你个羊肉串,白的不得了,难看死了……”两人在我一左一右,我并没有阻止她们,她们两还让我评理,我不慌不忙:“记得吗?上午讲的那个故事,心里装什么,你看别人就是什么……”话音未落,我看到小杨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场景二:
一节语文课上,我为了引起同学们情感上的共鸣,在导入《翠鸟》这篇课文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们喜欢小鸟吗?我期待着全班孩子都举起他们的小手,看着一双双小手,我满意地笑了。“我喜欢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在唱着悦耳的歌曲一样。”“我喜欢小鸟那活泼机灵的样子,飞起来很灵巧。”“我喜欢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地说开了。突然,一个急促的似乎还带着那么一些愤怒的声音打破了和谐的课堂,非常清晰地撞击了我的耳膜,“我不喜欢小鸟,到处拉屎,脏死了。”我循声望去,没错,这个人就是小杨。凭着小杨在班级的带动性,陆陆续续有一些学生也举起了小手。“我也不喜欢小鸟,小鸟要啄我,鸟粪很臭……”
看来这堂课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设,从孩子的思想道德发展方面考虑,我告诉自己,这堂课不能继续上下去。
于是,我停了下来,给了小杨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于是,她便得意洋洋地详细地描述了她和小鸟之间发生的故事。有一次,她偷着在家养了一只小鸟,妈妈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可是,有一天,小鸟从笼里飞了出来,在房间里到处乱跳,地板上,沙发上,窗台上,甚至饭桌上,可说是家里无处不是小鸟拉屎的痕迹。很快,养鸟的事情就被妈妈发现,一场狠狠的教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件事后,就再也不喜欢小鸟了,但却很喜欢鸽子,因为鸽子的肉好吃,也喜欢鹌鹑,肉和蛋都很好吃……看到小杨说出这些话是的洋洋得意,我顿时感到很生气,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这个孩子太自私了,她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太少了,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物没有什么感情。喜欢一个事物与否的标准就是他对我是否有用,他是否有侵犯到我。我意识到了孩子思想中的缺陷,也能够理解这种缺陷为何会产生。于是我静下心来,从我小时候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接触开始,引起来孩子的兴趣,当听到我小时候在野外发生的一些趣事时,孩子们都侧耳倾听。后来我又讲到生物中的食物链,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他生存的权利,因为他的生存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而我们人类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消耗着大自然中大量的资源。鸟儿的家应该在大自然中,是我们人类先侵犯了它们,剥夺了它们在天空中飞翔的权利。我们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留给鸟儿属于它自己的生存的空间。
后来到餐厅去吃饭了,要是依着杨雯昕那强烈的自尊心,她宁愿不吃饭她也不会放下面子的。我带着班级的学生向餐厅走去,没想到这个好面子的学生最终还是自己跟在了队伍的最后,整整齐齐地走在后面。
下午,小杨走到我身边,郑重地告诉我:“严妈,我不是无能的人,我可以做得好。”
我知道这个孩子还得用激将法。
在这整个上午,她写下了一篇名为《死亡之树》的文章。里面反复提到有一只被束缚在鸟笼中的小鸟、恐怖的鸟笼、“小鸟的亲人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小鸟看到树上那片不会掉落的叶子,终于有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鸟笼在小杨的心里就是束缚她的那些权威与规章制度,她把自己看成了被关在鸟笼里的那只没有自由的小鸟。
这个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对于她的教育还有很多方法去摸索。加油!
就是因为在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我遇到了很多在孩子心理这一块的问题,为了在这个方面做得更好,利用2010年的暑假,我报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在一家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辅导的瑞莱克斯参加课程的培训,并且现已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我相信在心理学这一块的钻研一定能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以及人际沟通带来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孩子 心理需求及健康心理成长这一块,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