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被人推崇的原因

(2015-10-13 11:20:26)

        一是唐太宗很喜欢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二是书圣王羲之写得确实不差。楷书秀丽、行草书的大小、粗细、高低、胖瘦、错落都有独到之处。我喜欢他的「奉橘帖」、「丧乱帖」等,但书圣王羲之的「圣教序」由于是集字版,所以布局的连贯性不好。书法这种东西,不是随意乱写几笔装模作样就能写好的,既要功底扎实,还要有些灵气,再者就是要做到「意在笔先」。献之说自己的书法超过了老爸,未免过于自信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最佳代言人——撇去太过抽象的气韵,但从技巧来说,王羲之的笔法和结体也是复杂多变到称(变)神(态)的程度,以至于后代模仿者根本学不过来:

        赵孟頫写字像王羲之不?是有这个血统,但过于圆熟,气度差了许多。

http://art.artchina100.com/images/upload/Image/12(4529).jpg

        看看《丧乱帖》之字的那一点,仔细看可以发现区区一点包含了极为复杂的笔法,是落笔后笔尖如点剑般迅疾地挫出来的。王献之“吾儿磨尽三缸水 唯有一点似羲之”的故事,是有依据的。

http://art.artchina100.com/images/upload/Image/12(4530).jpg

        王铎学王字的雄强一面,其他的方面也弱化了。还漏下米芾等等王字大家,我没词儿了(才不承认他是太厉害了呢!)。总之,不知是不是因为后人见识过多,王羲之字迹的丰富和风度,反而再也难以企及。

        文徵明是学二王不?但他写字老是这一套,给人一种“丫是新妇帖的脑残粉吧”的感觉。(当然这里略去黄庭坚什么的影响)

http://art.artchina100.com/images/upload/Image/12(4531).jpg

        六朝之后,晋人笔法所失甚多。但是王羲之侄子王珣那篇已经很厉害的《伯远帖》也反映出,人和人的差距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http://art.artchina100.com/images/upload/Image/12(4532).jpg

http://art.artchina100.com/images/upload/Image/12(4533).jpg

        (王珣伯远帖笔势摆荡很像他叔,潇洒吧?但那是借劲而为,是省力的办法,而不是像王羲之那样把矛盾点出来让人看好戏。)

        右军的字基本做到了无可挑剔,真、行、草俱精,用笔、结体、布局、章法尽善尽美,影响深远。除了颜鲁公的「外拓」写法所开创的浑朴磅礴的书风和王大令的绵延体势所展现的非凡的线条审美能与之媲美外,其他大家小家,即使如欧阳询将真书的结构主义推向顶峰,如赵孟頫贯彻二王炉火纯青,如怀素圆润奔放自成一体,如宋徽宗瘦筋锐意一代宗师,仍然难以望其项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