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是清朝康、雍、乾三代首席宫廷大画家,为清皇室兢兢业业服务了一辈子,画了五十一年的画,七十岁病卒于北京。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都藏有郎世宁的绢画,却没见有郎世宁亲自绘制的瓷器。但是,我们又知道郎世宁不仅绘有大量绢画,还参与了圆明园庭院楼宇的设计工作,还参与了铜版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设计制作工作。这些都是因为故宫中藏有这类物件,以物证史,所以我们得以知道这些事实。
当不少人受伪专家的蛊惑——信奉清代珐琅彩瓷极为珍罕,可遇不可得,以一睹为快、以上手为荣之时,我已经默默地只收藏清三代的珐琅彩瓷器了,因为我发现整个清代珐琅彩瓷器太多了。说实话,这确实是得益于在网上读到了姚政先生的《清代珐琅彩之谜》一文。以前自己心里虽已认定的那些精美的珐琅彩瓷器,由于没有可信服的论据,一直心存疑惑:这些珐琅彩真的是清代官窑吗?真的会有这么多吗?是《清代珐琅彩之谜》一文给我启迪,使我疑窦顿消,一下子豁然开朗,信心满满地四处寻觅清三代珐琅彩瓷器。现在由于财力不逮,只能有选择性地收藏一些自己心目中的三代精品了。
就在最近几年里,民间大量出现有各种各样“郎世宁”落款的瓷瓶和瓷板画。由于有了如上的收藏经历,所以,面对这一现象,我作了这样的推理:如果这些都是仿品,那么一定有真品存在;觅到真品,也就是觅到了稀世珍瓷。于是,我坚信民间一定有郎世宁亲绘的瓷器存在,到处求购郎世宁画的瓷器,消息传来,一次又一次的前往看货。所见落款都是“臣郎世宁恭画”的,有瓷瓶,也有瓷板画。有些瓷器和瓷板画确实在方方面面都符合我对清代官窑器的判断标准,但是,最关键的部分——画作——怎么看都与郎世宁的绢画有很大的距离。
为了寻觅郎世宁亲笔绘制的瓷器,我从网上下载了两宫所藏和国内外大拍卖公司成交的郎世宁绢本画图,在家已做了些功课,所以很容易区别出来。甚至觉得这些“臣郎世宁恭画”之作,还不及家中那些画工精致的三代珐琅彩瓷器。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闻讯前往寻觅,一次又一次失望而归。
一次偶然机会,我终于与郎世宁亲绘瓷器相遇了。当买家打开箱盖,眼到心到——第一感觉又是“臣郎世宁恭画”款的。不对,好像有区别!我又凑近看看。直起腰对买家说:“拿出来看看吧。”
卖家取出,放在我面前的桌上。我取出放大镜,上手,细细观察。主要画面远超过去所见“臣郎世宁恭画”款的,画功精到,无可挑剔。再从最不起眼的边缘部分、细节部分去挑剔:马身上的每一根鬃毛、还有那每一根柳条、花花草草的每一笔,精到,一丝不苟!除了需要不凡的绘画功力之外,还需要这个人不可思议的静功与定力,如同禅修,入定,进入无我(忘我)的境界。
又发现一个大不同:落款是“臣郎世宁恭绘”!我把瓷瓶翻来覆去的审视着,心跳在加速。又翻过来看底足,果然较前所见又胜一筹!他报的价比我以前所见的贵数倍。呵呵,原来也识货。不过,还是“地板价”呵!
事实又一次证明了收藏经历中一种深刻的体会:当你与真品相遇的那一刻你才真正学会了鉴别真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