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在笔墨色彩运用上,强调统一又富于变化,全幅青山绿水的鲜亮色调相当强烈,但其间又以不同浓淡和掺粉加储的色泽来渲染树石水天,形成变化多端的效果。刻划形象轮廓,主要还是运用青绿山水传统的勾勒法,但也融汇了其他技法,如树干用没骨法,屋宇用界画,远山有写意用笔,山坡有效法和点染,丰富充实了青绿山水的表现能力。描绘对象时,用笔十分精细,一丝不苟,浩瀚的河水均用细笔勾出波纹,树上的花叶,都用色、墨一一点出,细小如豆的人物,服饰也各有区别。但同时又有取舍提炼,如人物不勾衣褶,着重表现动态,显得生动活泼,众多的桥梁、船只、房屋、水榭,形制和位置都不尽相同,毫无繁复之感。
王希孟在画院当学生,受到画院的艺术教育和画家们的熏陶,接触文书库所藏古代书籍、画迹,得以临摹、领悟古代艺术传统,是使这位画家很年轻就具备高度艺术才能的重要原因。同时古代艺术的优秀传统和当时绘画的进一步发展,对王希孟也有很大影响,如表现社会生活的题材内容的进一步扩大、山水画多种风格面貌的不断涌现,工笔重彩、水墨写意等艺术技巧的日益提高,总结绘画经验的各种画论的陆续问世等这些时代因素,对王希孟的直接影响,在《千里江山图》上表现得是很显然的。当然,画家在这样条件下,善于汲取有益因素,勤学苦练,不断实践,也是十分重要的主观原因。他开始作画“不甚工”后经刻苦努力,才能在“不输半岁”的时间里,成功地完成这幅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