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手修复破洞五百多处的《五牛图》

(2013-08-17 16:30:16)
标签:

五牛图

文化

    穿过历史的迷雾,残损难辨的《五牛图》从香港被迎回故宫。是谁妙手回春将残破的《五牛图》修复成今天大家所见的样子。这位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国宝级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物,就是字画修复专家孙承枝先生。

    根据佐明的《五牛图与孙承枝》记录:孙师傅手接《五牛图》后,还是心情凝重、寝食难安。明人周嘉胄有言:“古迹重装,如病延医。前代书画历传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延笃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五牛图》乃国之瑰宝,稍有差错,不啻(chì)为千古罪人,孙师傅岂敢掉以轻心!数日之间,图卷陈于几案,不曾妄动。他借助放大镜反复探查,潜心思索,寻求最佳修复方案。

    残损《五牛图》的破洞太多,修复的关键是补洞。悉心研究原画纸的质地、帘纹、光泽、颜色,严格择选配补用纸,至为紧要。当然,要找到与原纸完全相同的配补材料几乎不可能,只好力求近似和谐,这也很难,《五牛图》传世历时1 200余年,纸面早已自然形成一层“包浆”,其光色柔和滋润独具风韵,岂容混充?

    幸而故宫旧藏尚丰,孙师傅反复筛选,屡次用小样较试,最后择定一种年代相近、质色相当的旧纸,方觉称心。

    纸怕水湿,这是大人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更何况一张墨彩淋漓的古画?一般人绝难料想《五牛图》正是用水去污除垢的。白水浇上去,黄汤涮下来,孙师傅用排笔蘸热水反复刷洗画面,虽然是小心翼翼,但看上去真叫人提心吊胆,深恐这张古画被洗得一塌糊涂,面目皆非。不料,水色清明之后,画面破损虽然依旧,其纸色、墨彩、印鉴、题跋却已焕然一新,灿若明霞。

    揭除托纸之繁难,行家里手也视为畏途。爱好书画的朋友大多知道,传统国画的装裱通常有三、四层用纸。内行称画纸这层为画心,紧贴画心的托纸为命纸,再后面的一、两层托纸叫背纸。《五牛图》旧裱共有四层。两层背纸很快揭去,再揭命纸,可就费事了。命纸与画心直接粘连,起着保护画心的作用。揭除命纸时若稍有疏忽,或揭掉半层画心;或掉粉掉色;或揭得厚薄不匀;或揭伤画面;还有的揭完命纸,画心粘在案上起不了台,或勉强起台而支离破碎,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可见这一层较薄较软的托纸,不但关系着画心的“命”,弄不好也会要了揭裱师傅的“命”。命纸雅称,不知古时出自哪位高人,单就“命”字去理解,就可深得此中甘辛之味。孙师傅揭除《五牛图》的命纸自然更是慎之又慎,加意小心。他先用镊子轻轻地、一点一点地揭起命纸,遇有难点还得靠手指揉搓,以中指触觉掌握力度轻搓慢捻,搓捻成极细的小条取下,不伤画心,不留屑片,完满无损的过了这一关。《五牛图》这样一幅不大的手卷,仅只揭除这一张命纸,孙师傅足足用了五天。

    至此,《五牛图》上的累累伤洞显露无遗,使人大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孙师傅并不躁急,他仔细琢磨每一处破洞、大小、缘口纹路、残损形态,然后择纸裁割拼对,粘连缀合,务求补口四周厚薄均匀,平整干净,不留痕迹。就这样,孙师傅一处一处,随洞随弯,运用了掏、转、补、刮,各种巧妙的处理手法,把这幅大小破洞五百多处的《五牛图》竟然补缀得完纸如初,天衣无缝。

    补好破洞,周镶局条,托好画心。《五牛图》还得补全颜色,行话叫全色。孙师傅反复观察比较画心原色与补纸的细微差异,调好颜料,随原作画面的深浅气韵灵活加减颜色,以求协调统一。由于孙师傅择纸得宜、补技娴熟,再加上补色经验老到,全色的《五牛图》无论从正面、两个侧面和倒着看,都是色谐光匀,无从看出补痕,行话谓之四面光,达到了最理想的修补效果。最后,再以原式装璜,全部完成《五牛图》的修复工作。……四个月后,洞残污旧的千年古画不见了,一幅纸面光洁严整,画貌形神具现,青春尽复,溢彩流光的《五牛图》展现在大家面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