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复制拉近了人们与古代法书名画的距离。逼真的古画复制品成为人们研究、学习中国古代书画最好的范本,同时也成为装点大众家居的艺术品。3家参展机构采用3种不同的古画复制技术,各有长短。
日本二玄社堪称这个领域的老大,人们耳熟能详。自1970年起,它就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形成了复制书画作品的合作关系。二玄社首先提出“原大、原色、原质地”的原则进行复制。它特制了全长5米,高宽各2米,重达3吨的全自动照相机,与柯达软片公司合作研发了11×14英寸的超大底片,以便对原作进行等大幅面1:1比例的复制工作,并采用高网胶印刷的方式,最高能做到十六或二十套色的印制。
东方博古被视为“下真迹一等”的二玄社复制品却有“材质”的局限性,细微之处还略嫌模糊,未能完全体现原作精神;在触觉方面或近看时较为光滑,易出现油墨的反光,与真正原作的材质相比仍有些微差距。 近年来,一些中国书画的复制者与二玄社展开了“技术竞赛”。其中北京东方博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后起之秀,它以数字精细喷墨印刷复制古书画,突破了以往复制古画的尺幅局限,善于复制大幅面的作品,而且成品快,便于普及。只是书画作品的墨迹层次、质感略显单薄。
戴胜山房的复制品,让许多行家惊讶,被认为“已达到视觉上等同原作的程度”。记者细细观看其复制的八大山人《荷花图卷》,竟找不到印刷的网点;一般复制技术最难仿真的毛笔的质感,尤其是毛茸茸的飞白,都被表现得毫无破绽;淡墨的层次,笔触的交汇,乃至墨色的旧气皆惟妙惟肖。一些收藏家窃窃私语:“拍卖市场上要是出现这样的东西,真要有人‘吃药’了。”据悉,其采用的并非最新技术,而是1867年德国人发明的玻璃版印刷(俗称珂罗版)技术。珂罗版技术的长处是细腻逼真,只是过去不能彩色印刷,尺幅小,难度与成本太高,印量也少,终致衰落。戴胜山房用数码技术结合手工技术,复兴了珂罗版技术,以原尺寸复制历代书画杰作。戴胜山房的专家透露,他们在复制过程中使用了古旧墨,这样画面才会有逼真的“旧气”。缺点是成本较高,费时费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