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

(2013-06-08 14:31:06)
标签:

清明上河图

文化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清明上河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者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清明上河图》共有历代13位收藏家写的14款跋文,钤章96方。仅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证明溥仪对《清明上河图》的青睐

    根据《清明上河图》卷后元人杨准、明人李东阳的题跋可知,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图前面应还有一段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题写的“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另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裁去卖掉了。究竟如何,现在已经无法确定。

    1126年金兵大举进攻中原,一路上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梁。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金兵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北宋朝廷精心收藏的历代名人字画也成为金军的战利品,《清明上河图》被金兵掠走,第一次离开皇宫,流落到北方。

    《清明上河图》在北方的流传经历并不清楚,但是金朝人张著、张公药等人的题跋和题咏都为这段历史提供了线索。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蒙古族人也向往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在攻占金朝和南宋城池的同时,他们收获了大量的珍贵书籍和字画,《清明上河图》也被收进了元朝的皇宫,这是《清明上河图》第二次进入皇宫。《清明上河图》虽然被收入了皇宫,但是皇室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长时间被遗弃在库房里无人问津。

    有一天,元朝内务府的一名装裱匠发现了它。这名装裱匠虽然身份低微,却对中国古字画很有研究。在整理书籍字画时,他一眼就认出了《清明上河图》。装裱匠欣喜若狂,他早就听说了这幅画,没想到在书画堆里意外地发现了它。装裱匠想到了一个掉包计,他用一个仿本,把真迹换了出来,然后将原作《清明上河图》高价卖出,发了一笔大财。就这样,《清明上河图》第二次被弄出皇宫,流落在民间。后来,《清明上河图》被元朝人陈彦廉、杨准,明朝人朱鹤坡、徐赙、李东阳等人收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