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蓉城,春寒料峭,成都平原的风吹过,带来深冬余下的寒意,但这并不能阻挡蓉城观众的热情。3月2日晚,话剧《赵一曼》在成都锦城艺术宫公演,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与省市20多家媒体早早来到剧场,等待这一场观感与灵魂的交流,这一场期待已久的艺术盛宴。
http://www.jj831.com/Article/UploadFiles/201703/2017030309314692.jpg
晚七点半,候场的钟声响起,位于成都市中心的锦城艺术宫座无虚席。舞台上,飘落的雪花为底,“赵一曼”三字跃然纱幕之上,观众凝神静气,立即随灯光的切换来到1936年的哈尔滨,赵一曼牺牲的前夕,面对伪满州国日军的最后通牒,31岁的赵一曼开启了与自己青年时期的心灵对话。在灵魂深处的对话中,剧作徐徐展开,从漫天风雪的东北抗联到翠竹盈盈的家乡宜宾,从思想历练的殿堂莫斯科再回到与日军斗争的牢狱,观众的思绪随着场景中时间与空间的转换,随着角色所演绎的赵一曼革命的历程,慢慢走近这位英雄人物的灵魂,近距离体会她荡气回肠的一生。
http://www.jj831.com/Article/UploadFiles/201703/2017030309404110.jpg
话剧《赵一曼》采取无场次话剧的形式,打破时间轴,采用插叙和倒叙等方式,短时间内切换场景,通过主要演员间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从多个角度展现英雄赵一曼的血与火的生命历程。剧作对赵一曼的人性刻画细致入微,既充分展现了赵一曼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似水柔情,又展现了赵一曼作为一名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剧本语言优美、对白如诗,结构清晰,舞台灯光艺术感染力超强,所有的元素都为了凸显出赵一曼这样一位人物背后深藏的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母性的伟大和民族的气节。
http://www.jj831.com/Article/UploadFiles/201703/2017030309340528.jpg
随着情节的推进,剧情渐入高潮,观众们的代入感越来越浓,掌声此起彼伏,与角色一起笑一同哭,特别是赵一曼在浪漫唯美的氛围下与丈夫分离,在受尽酷刑的情况下思念孩儿,在英勇就义的最后一刻简洁深刻的内心独白均让在场观众潸然泪下。尾声处,当赵一曼为儿子写下的遗书缓缓而出,赵一曼真实的形象流淌在纱幕之上,时光倒流,现实与写意重叠,全场观众起身献出了最热烈的掌声,为剧目奉上了作为观众最诚挚的谢意,表达了对英雄赵一曼最崇高的景仰。
http://www.jj831.com/Article/UploadFiles/201703/2017030309352988.jpg
“一世忠贞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部剧作从多个角度展现出赵一曼的一生不仅是英雄的一生,也是诗意的一生。话剧《赵一曼》即将进京展演,蓉城观众的热情反映出话剧《赵一曼》的红色之旅在成都的启幕获得了巨大成功。
对话主创
人物档案:
导演 姬沛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特聘导演。
1999年至今,创作导演14部话剧,主要作品有《安妮日记》《父亲的辫子》《1857白房间》《夏娃的火车》《送菜升降机》《子君》等。
感动观众 而不是教化观众
赵一曼这个名字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从课本上能够了解她的一些人生经历,但话剧仅限于经历是不够饱满的。我们创作这个剧的时候就想将她的灵魂和精神世界呈现出来,她是如何走向这么艰辛的革命道路的?在受到残酷审讯的时候,她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所以,我们安排了手插竹签的戏,年轻的赵一曼从后面出来,设计了一段独白,让赵一曼的内心世界丰满而不单薄,塑造成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
对于话剧来说,这样的题材很容易演绎得干巴巴的,这对我们主创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看到了演员带着心来创作角色,他们在用心灵和观众交流,这让我们充满了信心,不断打磨、提升,把这样的热情带给观众。
通过这几次的演出,我看到演员们在不断地成熟,我相信他们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精气神都是往一处拧的,因为我们心中有共同的戏剧理想和对赵一曼的崇敬。
要创作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刚拿到剧本时,我并没有把她想成英雄,而是把她看作一个人,从一个女人到妻子、母亲、革命家,再到不屈的民族英雄。赵一曼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她有凌霜傲雪的气质,还有翠竹的气节。我们的演员也在努力深入赵一曼的内心,争取做到用内心的情感去感动观众,而不是教化观众。
离去北京演出还有一段时间,我们还会不断研究打磨,相信还会有变化。这也是戏剧的魅力所在,它不同于电影的定格,即使大的结构不变,但人物基调、情感表达肯定会有变化,加上北京浓厚的戏剧氛围,一定会让这部剧迸发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人物档案:
董凡 饰 赵一曼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人大代表、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华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荣获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四川省“文华表演奖”、首届华北戏剧节“优秀青年演员奖”、四川省十佳演员。
我就是赵一曼
赵一曼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是从书本上获悉的,在我的少年时代,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女英雄形象。当接到这个角色之后,我开始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以及观看相关电影和沪剧,这才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我与赵一曼也有相似之处,例如我们的家庭背景,都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例如我们都是一个儿子的母亲,无论是英雄还是平民,在对孩子的母爱上都是共通的,我能够深深感受到她对孩子的母爱。
在舞台上,要求演员有很强的信念感,我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就相信我就是赵一曼,带着信念感去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我就要将生活中、战斗中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赵一曼呈现给观众。
话剧离观众很近,因而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必须经得起推敲,例如在表现赵一曼受刑时,竹签插入指尖那种钻心的痛,身体形体要怎么表现,声音颤抖要怎样控制,只有方方面面经过打磨才能打动观众的心。
人物档案:
周诗嘉 饰 青年赵一曼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主要作品有《问苍茫》《画皮》《成都麻将之血战到底》《西厢记外传》《红岩魂》《红色娘子军》等。
这辈子哭得最多的一部戏
从上一次的演出到这次,表面上看导演对更多的细节和形式好像没有做太多改变,但是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呈现出的最终结果很好,我自己都很感动。
当时排这个戏的时候,我只是怀着崇敬之情,但导演对这个戏的打磨让我很感动。这部戏形式新颖,很容易让观众接受,作为一个青年演员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接下来我们会到北京演出,走进首都剧场这样一个艺术殿堂,机会非常难得,我们会利用这几天的时间进一步打磨,让北京的观众了解赵一曼这个历史人物,让首都人民看到我们西南地区也能排出这么优秀的话剧。
我曾经无数次设想呈现赵一曼的表演形式,在剧里,我承担的部分是要表演赵一曼青春、活力、坚强、美丽的一面,为了能够演好这个角色,排练完后的每天晚上,我回家都会查找赵一曼的资料,越了解这个人物,我就越被感动,我想这是我这辈子演过的戏中哭得最多的一次,真的很不容易。
今天站在舞台上,我的情绪再一次迸发出来,这就是话剧的魅力,我想,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们对人物的理解和呈现都会有所不同。
幕后花絮
赵一曼孙女陈红
点赞话剧 回忆家乡
3月2日晚9点20分,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话剧《赵一曼》落下帷幕,当话剧主创人员上台谢幕时,一个特殊的身影映入观众眼前,她就是赵一曼的孙女——陈红。
“我在上海看过关于奶奶赵一曼的沪剧,也在哈尔滨看过关于奶奶赵一曼的京剧,这次看到家乡编排的话剧,感觉很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陈红说,这部剧把奶奶赵一曼的一生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出来,每个发光点都演绎得很到位,看了之后感触良多。
最让陈红感动的一幕是,看到爷爷奶奶分别的那场戏,让她想起了很多他们的故事,想起了家乡宜宾。“我从小在宜宾长大,剧中很多宜宾的场景都让我觉得很亲切。”陈红说。
陈红希望通过这部话剧,能够教育下一代不忘历史,不忘国耻,坚定自己的信仰,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德阳民间剧社
慕名赴蓉追英雄
3月2日晚上6点50分,距离话剧《赵一曼》在蓉上演还有40分钟,来自德阳子在剧社的10多名社员早早到来,在话剧《赵一曼》的大幅海报前合影留念。
子在剧社是一家民间剧社,社员中有银行职员、医生、咖啡厅老板、学生等,年龄从20岁到70岁不等,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因为对话剧的热爱让大家聚在一起。“赵一曼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但我们此前了解的赵一曼多是从书本或电视剧,而将这种英雄人物、这种红色题材搬上话剧舞台实属不易。”
子在剧社发起人王智红说,红色题材的故事用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呈现其实更通俗易懂,更老少皆宜,因为话剧不仅反映了赵一曼的战斗场景,而且还更加细腻地反映和刻画了她的生活场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子在剧社的社员们在观看了话剧之后,很受震撼,认为这部剧还原了女英雄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女人、一个学生的多面角色的情绪情感,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女英雄,而是一个有情感的英雄,这是更令人信服、更让人乐于接受的英雄形象。
“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表现形式,我们在这部剧中都获益匪浅,当然最让人动容的还是赵一曼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王智红说,下一步,德阳子在剧社也将打造一部德阳民间的赵一曼话剧。(宜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