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常 用 的 奶 牛 穴 位
刘
敏
奶牛头部常用八穴位
一、山根穴
山根又名血印、人中。常秉彝先生自编歌诀血印穴治牛时瘟,头痛身热及脑昏,连同一切眼睛昏,刺后出血当时(新)松.
位置 在鼻梁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二鼻孔背角处又各有一副穴,共三穴。
针法 小宽针向后下方刺入1厘米,出血。
功效 通百脉,醒神开窍,清热疏风,镇痉止痛。并具有强心、镇痛、降温和兴奋等。
主治 感冒、暑证、肚痛、昏迷、休克。
二、鼻中穴
鼻中又名三关、内户。
位置 鼻镜正中,两鼻孔内侧下缘连线中点处,一穴。
针法 小宽针直刺1厘米,出血。
功效 通三焦
主治
慢草、热病、《养耕集》称:能治百病。
本人曾治疗一头产后奶牛呈昏睡状态,针刺上二穴,醒神效果良好。
三、鼻俞穴
鼻俞又名气海、过梁、月唐穴。
常秉彝先生歌诀:气海穴治腹胀痛,头痛热疫有奇功;刺穴中间需谨慎,针深莫教往里通。
位置
在鼻梁两旁,鼻孔三指上方与鼻颌切迹之间的中点处取之。
针法
三棱针或小宽针直刺1.5厘米,或从鼻的一侧透向另一侧。
功效 止咳定喘,泻热止痛。
主治 食胀、腹痛、暑证、感冒、咳嗽。
四、顺气穴
顺气穴又名垂津、嚼眼。
位置 口内上颌嚼眼处,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
细软柳条或榆树条去掉皮、结,徐徐插入穴内18——30厘米,达鼻腔内。
功效 消胀、明目疏风通窍
主治 睛生翳膜,肚胀,感冒
五、太阳穴
位置
外眼角后方约3厘米,颧弓上缘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
毫针直刺3--6厘米,或用小宽针直刺1--2厘米。
功效 祛风消肿,泄热退翳。
主治 中暑、感冒、结膜炎、角膜炎
六、三江穴
位置
内眼角前下方4--5厘米处的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
三棱针或小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出血。
功效 止痛除满,泄热通肠。
主治 眼肿、肚痛(冷痛)、腹胀
七、耳尖穴
耳尖穴,又名血印、罗成穴。
位置
而背面,离耳尖约3厘米处的耳大静脉的内、中、外三支。
针法 中宽针速刺血管,出血。
功效 祛风邪,解毒和止痛,醒脑作用。
主治 中暑、感冒、中毒、腹痛、热性病。
八、通关穴
通关穴,又名知甘、舌底穴。
位置 舌体底面两侧血管上。
针法
小宽针或三棱针刺入0·5厘米,出血。用冷水冲舌,最后用食盐擦于舌体,放血量达200--300毫升。
功效 清热泻火、健胃作用。
主治 慢草、木舌、中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