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内外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2020-03-18 11:23:48)
标签:
转载 |
国内外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高俊卿 编述
20世纪20年代以后,课外活动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随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课外活动至少具有双重功能,即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作为课外活动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的语文课外活动,逐渐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90年代以来,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其他课外活动一起,在世界各国兴起。其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强化社会道德观念,培养社会亲和力与丰富人性的需要;为培养学生语文的兴趣并为今后的职业作准备;改变语文学科课程特点,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等等。
课外阅读则是世界各地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除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外,也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学习
更多的生字新词,吸收更多的语文养分,从而加强本身的说话与写作的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读物。一方面可以增广学生的见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课外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内容健康的读物,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明辨是非、培养品德方面,能起一定的作用。”我国台湾国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内指导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拓展。具体地说,其课程标准除提出“课外阅读之选材,除应符合范文选材之原则外,尤其要注意其可读性、普遍性,藉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又规定考查课外阅读的效果必须通过写读后感等表现出来。台湾的国文课文标准不仅提出课外阅读指导课要在文体、内容与数量、实施的方法以及读后的考查,与同一时期的课内教学内容保持一致,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甚至还在初高中教学计划中单独划出一定课时专门用于课外阅读。
有关课外阅读的质量要求,各个国家或地区情况并不一样。有的是弹性要求,有的则规定得非常明确和具体。如我国台湾省新近施行的国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初高中课外阅读的质量是:初中及高中一二年级每学期阅读1至2册,初、高三为每学期1册。初中课外读物范围涉及短篇小说、散文、名人传记等文学体裁,也涉及到青少年读物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题材。高中课外读物则更突出文学特点以及关注现实问题,尤其是突出现代作家作品、古典作品和外国作家作品,而实用性读物则主要是关注时事的评论、社论及学术思想论著等等。我国澳门国文课程标准规定,中学阶段每学年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本。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文,每学期不少于4篇。
关于语文课外活动的检查,各国要求很不一致,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具体的要求,但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式。澳门地区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检查课外阅读成果可采取以下的形式:写读后感、拟问题让学生作答、解释字词、分析文言虚词、译为语体文等。我国台湾省在国文课程中也列入了相关的语文课外活动的评估方式,其中主要考查方式是考查课外阅读报告。内容包括对课外阅读教材内容的掌握,课外阅读教材重点之摘要介绍,阅读内容之分析评论,对课外阅读内容之心得感想,等等。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语文课外阅读正在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俄罗斯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课外阅读所编拟的计划,应该与同时学习的语文课程内容相关或相近。从苏联时期到现在的俄罗斯,语文课外阅读一直较受重视,其课外阅读指导很有特点。其一,课外阅读与语文课程保持了有机的联系,并且具有较为系统的计划;其二,文学作品是语文课外阅读的主体;课外阅读与课外写作、课外听说相互渗透;在语文课程中辟有专门时间用于指导和交流课外阅读,称作课外阅读课。在课外阅读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并帮助学生阅读优秀的、适合于学情的课外读物,循序渐进地扩展学生认识能力,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积极开展研讨和交流活动。
在我国大陆地区,对课外阅读的倡导、研究和探索源远流长。大语文教育观引领人们拓展语文教学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新近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数量要求,并提供了推荐书目。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课外阅读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有益的探索研究,这方面最为人推崇称道的是山东高密一中进行的语文实验室项目。该项目在高密一中推行数年后,取得显著成果,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开阔的理论研究空间。
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国内外对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价值意义有较为一致的认同,但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形成目标、达成途径、保障措施、教师指导、考查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常常只作一般性要求,缺乏科学的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规矩,因而难以评估这项语文课外活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方面的有效度,而在人人言功利的时代,这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健康开展少有正面作用。中国大陆地区高考竞争激烈,近年来人们对课外阅读仍有呼声,但对之作坚定不移的探索实施,则较为鲜见。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课外阅读更被大力排斥,回旋余地日见逼仄。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的重复性陈述较多,并且常常无视激烈的高考竞争显得一厢情愿,或者只是介绍一些零星的做法,对在面临激烈升学竞争背景下课外阅读开展策略的研究则几乎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