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森林防火、灭火的最佳方案

(2022-08-30 13:52:14)
标签:

森林防火灭火

应急管理

重庆山火

森林大火

灭火飞机

森林防火、灭火的最佳方案

世界多国连年发生的难以扑灭的森林大火,无可辩驳地证明,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人工智能和太空时代,但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的问题上,却依然尚未取得有效的进展。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其现有的森林灭火技术仍然是低效的,虽然出动了不少灭火飞机和灭火人员,也难以控制住火势的蔓延发展。我们国家每年也都有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几乎都是靠人海战术,派出大量灭火人员使用低效不安全的灭火风机和拖把与烈火进行“肉搏”。我在这里介绍的,是一个能够有效解决森林防火、灭火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就是本人发明的“森林防火、灭火新设施装备”ZL201320410779.5)。

这是本人自从1987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发生严重森林火灾的时候起就开始探索、直到2013年才最终得出的一套系统工程性的解决方案。采用这个方案,只需要通过在林区进行简单的基本建设,就可以使林区具有星罗棋布的水源,在该地发生森林火灾时,让机动灵活的灭火人员都能用喷水灭火器具对准火苗喷水灭火,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就近得到水源的补充,也就不需要再用拖把或风机面对面地与烈火进行“肉搏战”了。这项技术方案简单易行,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肯定十分有效。

虽然用水灭火并不是什么新方法,但在发生森林火灾时,往往由于火灾发生地点的偶然性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没有现成可用于灭火的的水源,就使得最有效的“用水灭火的方法”难以在扑灭森林火灾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林区灭火所需要的水源,不仅要能够“源源不断”供应灭火器具使用,而且还需要能够在灭火现场“就近供应”才行。广阔的森林,很难预料火灾会发生在什么地方。通常修建的大、小水库以及河流湖泊等天然水源,很难满足这种在灭火现场“就近供应”的需要。发生火灾的地方往往没有自然水源可以利用。这是最有效的“用水灭火的方法”难以在扑灭森林火灾时发挥应有作用、使得森林火灾难以控制和扑灭的根本原因。

如今用灭火飞机从空中洒水的办法,不仅每机次的载水量很少,相对于森林大火来说是杯水车薪,而且很难使远途取来的灭火用水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从飞机上洒下来的成本很高的水,很多并没有喷洒到火苗上,没有起到灭火作用就直接降落到地面了;采用高压水泵和灭火水带接力的办法,也受到火灾发生地与水源距离的限制;灭火消防车更会受到可行道路是否能够通达火灾现场的限制;只有灭火人员的机动性是无可替代的。即使火灾发生在爬山难达的山顶,利用直升飞机也很容易将灭火人员投送到山上。如果参与灭火的人员都能使用机动灵活、小型便携的喷水器具,对准火苗精准喷洒灭火,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就近得到水源的补充,那肯定会比使用扑打工具或灭火风机要有效得多,不仅不易复燃,还能够确保灭火人员的安全。这种方法不仅不受林区地形条件的限制,而且远比从飞机上洒水能够更精准、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以水灭火的作用。

可是,要想让森林消防人员都能够用喷水灭火器具去扑灭林火,就必须解决能够用于灭火的水源问题,而且还必须是能够随时随地、近距离地提供使用的水源。在茫茫林海里,如何能够为使用喷水器具的灭火人员随时随地近距离地提供灭火器具所需要的水源呢?本人的发明就能用很简单的方法有效地解决这个森林灭火最关键性的水源难题。

在“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中,特别突出了要实现森林火险的信息化问题,强调了对森林火情要“早发现”和“打早、打小”。但对于该规划来说,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随处可有的灭火用水的水源。如果能够采用本人的发明,就能实现“林间处处有水源”,就可以在发现火情之后,及时投入兵力到火灾发生地,就近采取“以水灭火”的有效灭火手段,也就很容易控制和扑灭林火,真正实现“打早、打小”。

本人发明的“森林防火、灭火新设施装备”,是通过在林区各个雨、雪水汇流的路径上,修建许许多多简单的、成本微乎其微的“微型拦水坝”和十分简易微小的、仅仅起“转运”作用的“微型水库”,并通过“引流管道”,将每次下雨化雪时“微型拦水坝”和“微型水库”截流的雨、雪水,及时过滤引流转移,灌充到与其配套的总容量远比“微型水库”本身的库容大得多的、具有“防渗漏、防蒸发、防杂物入侵”能力的“蓄水池系统”中进行长期储存,并逐次、逐年地积累(雨水大时很快就能积累不少水),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和代价,将“广袤林区难觅水”的现状,变成“林区处处有水源”的现实。就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地在该处万一发生森林火灾时,使森林消防人员都能够及时在林区地面上,使用高效安全的喷水灭火装备器具,进行非接触式喷水灭火,并能随时随地就近得到水源的补充,也就再也不用“身陷火海”地使用扑打工具或灭火风机去与烈火进行面对面的“肉搏战”了。山区坡地由高度差会产生足够的水压,也可以像自动喷水浇花那样,直接从蓄水池系统的消防水龙头中,喷洒出强劲的消防用水,形成喷水防火隔离带或直接进行自动喷水灭火。这样,就能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和扑灭森林火灾。

大型灭火飞机付出高昂代价从远距离水源取水,每次能够携带的水量也不过十多吨,加上有效利用率不高,每机次喷洒到火苗上能起灭火作用的水量是很有限的。美国、加拿大使用大量的灭火飞机,却很难控制火势的蔓延发展;而如果能够按照本人提出的技术方案,在林区进行简单的基本建设,使林区星罗棋布地到处都有可以积累储蓄几十吨甚至上百吨水(甚至更多)的蓄水池系统,遍布林区的这种蓄水池系统随时都可以就近给灭火人员和装备提供灭火用水,使其能够对准火苗喷水灭火,这肯定比灭火飞机空中洒水更有效得多。

本人文革前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几十年来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自从1987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发生森林大火的时候起,我就将“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扑灭森林大火”作为自己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时时关注反复思索。2011年除夕夜,天干、物燥、风急,又碰上狂热的燃放烟花爆竹,所住小区周围的树丛曾多次被烟花点燃失火。我用手中的小喷壶先后扑灭三次树丛大火,最后容量1 . 5升的喷壶里竟然还剩了不少水!这使我吃惊地认识到“对准火苗精准喷水”的“以水灭火”威力巨大!但要想让灭火人员都能使用喷水器具喷水灭火,必须解决在灭火现场能有水源补充供应的问题。直到2013年,我才最终找到了解决“灭火用水”难题的最佳方案。20137月我将自己的探索研究申请了专利。而我申请这项专利的目的,是因为申请专利可以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不拘一格”地得到公诸于世的机遇,而不至被扼杀和埋没在编辑部或办公室的故纸堆里。在申请专利的当月,我就向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明确表示,我申请这项专利只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求回报。后来又多次向有关方面的领导介绍了我的发明,并表达了这个意思。但多数去信都泥牛入海。

如今我2013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已经获得授权。我只希望这项发明能够得到国家政府的认可和重视,在推广使用时我是不收专利使用费的。若要具体了解,可以查看专利文件,也可与我联系。而且我还有后来更进一步的简化改进措施可以介绍。

      2022828

                                            电话:010-64368426   13366998132

                                  电子邮箱:13366998132@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