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生二宝要由大宝来决定,那还是别生了!

(2015-02-01 11:46:15)
标签:

育儿

生二胎

保证书

安全感

大宝

分类: 生活杂谈

 

     前些日子,武汉肖女士被女儿逼迫打掉二胎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大家铺天盖地的讨论。而这股热浪还未完全退却,一则“二胎保证书”的新闻又再次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于是,各种专家剖析和建议,各种支招充斥着整个网络和微信朋友圈,手把手教你怎么在二宝到来时安抚大宝,好像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我奇怪,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难道不是自然界中最自然的关系吗?(原谅我除了“自然”一词实在想不出更恰当的词来形容)可是为什么从这些新闻中感受到的只有这些关系的扭曲?如果大宝要想尽方法试图将这自然的纽带切断于萌芽之中,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想把养孩子比喻成做菜。

 

     首先,做菜要自己亲自动手。当然现在已经出现机器人厨房,只要设定好程序,一盘香喷喷的菜就能直接端到你面前。可是,这种情况下,菜是菜,你是你,你可以说“这是我做的菜”,但事实上你和菜之间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好比生个孩子,然后把他交给爷爷奶奶带,并对爷爷奶奶交待各种带娃程序。这种情况下,不管娃长得再好,不管你再怎么是娃的亲妈,你和他(她)之间都很难建立亲密的联系。

 

     然后,在亲自动手的基础上,还要保证做菜的整个过程不离席。你可能有过这种经历,做菜的时候拿起手机刷个微信发条信息,结果一不注意,菜糊了,再怎么补救也去不掉了那糊味,本来可以成就的美味就这样毁于一时的心不在焉。同理,在保证能够亲自带娃的基础上,所谓的“陪伴”也不是那么容易。你有没有过娃在身边玩而自己头也不抬地拿着手机刷个不停?你有没有过在娃喊“妈妈,妈妈,快来”的时候愤愤地回复“喊什么喊,别叫了,没看我正忙着呢”的不耐烦?《相约星期二》那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When he was with you, he was really with you 。 “陪伴”就是要做到这样“人在心在”的等级。

 

     接着,你保证人在心在,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做菜。为了得到最美的美味,你毫不吝啬各种调料,盐、酱油、醋、白糖、五香粉、蚝油、八角、花椒……可这样做,除了彰显有钱就是任性,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本来好好的原材料硬是给“宠”得无法下咽了。养孩子也是一样,你全心全意,含在口里,捧在手里,生怕亏待了孩子,要这,给,要那,买。不分时间,没有限度,慢慢的,孩子就被宠成了你咽不下去但又不忍倒掉的那盘菜。

 

     所以最后,你不仅要亲自动手,要全程监控,要人在心在,还要有技巧的做菜。把握好油温,何时大火快炒,何时小火慢炖,何时放生抽调味,何时放老抽上色,何时加醋去腥,以及根据菜的分量加多少,这不仅是一种无言的交流,而且还包含了你对食材的尊重。当你最终把菜盛出来端上桌的时候,吃客们看到的不只是美味,而真正是“你做的菜”,有心,有诚意,你和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样,养孩子不只是一个“养”字那么简单 ,什么时候表扬,什么时批评,什么时候奖励,什么时候惩罚,交流的方式还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性,既要有爱有尊重,又要有原则有规矩。那么,你这么用心带出的孩子怎么会用自己的生命来胁迫你?

 

     所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以上任何步骤出了差错都可能会引发问题。其实,把养孩子比成做菜有点过度简单化,毕竟菜是没有感情的东西,而孩子是有感情的。所以,孩子的结局要比一盘失败的菜严重的多。要么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内心没有安全感,生怕入侵者抢走自己的东西;要么是因为父母毫无原则的娇宠而助长了任性和坏脾气,没来由的耍性子,不考虑后果。于是,本来轮不到他/她来做决定的事竟然让他/她说了算,真是这样,那就听他/她的话,干脆别生了,毕竟教养真的不容易。如果坚持要生,父母必须要问一下自己:真生了二宝,我还要像带大宝那样带ta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咖啡的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