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是个人来疯,人越多越兴奋,所以每次我们单位开会,只要赶上他不用上学,他都闹着跟我去。昨天单位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这家伙一大早就跟着我起了床,自己穿戴得整整齐齐,比我还积极。于是,带上本漫画书和画画的纸笔,我们就出门了。路上,除了叮嘱他见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开会时坐在那里要安静之外,我尤其强调了一件事:千万不能说Z叔叔是光头强。Z不光是我的同事,还是爸爸的同学,加加跟他很熟悉。虽然他被大家公认为光头强的真人版,但他本人对此玩笑比较反感。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我提前给加加打了预防针,加加表示铭记在心。
到了会场,刚好我们跟Z坐到了一起。加加拿出漫画书看了没两页就看不下去了,于是拿出纸笔开始画画。画完以后,他笑嘻嘻地拿给我看。我一看,他画了一个戴着标志性安全帽的光头强,旁边还有一句台词“别跑!小熊熊!”虽然觉得他画得还不错而且很搞笑,我还是憋着笑瞪了他一眼。可谁知趁我不注意,他“唰”地一下把画伸到了Z眼前,还弱弱地说了句:“你看我画的光头强!”我脑袋“嗡”的一响,想要制止已经来不及了,想要说话却也不知说什么。这时,Z一句话也没说,别过脸去。我狠狠瞪了一眼加加,示意他不要再说这个话题,又把漫画书塞给了他。
勉强看了几页漫画,加加又坐不住了,开始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一会儿拉一拉右边阿姨的胳膊,一会儿揪一揪前面阿姨的头发,总想找个人玩,找个人跟他说话。我觉得不好意思,就跟加加换了座位,让他挨着Z坐,心想大家那么熟,他本来也知道加加很调皮,应该可以包容一下。加加仍旧一刻也不闲着,一会儿扭来扭去,一会儿在Z身上蹭几下,Z很快就不耐烦了。见此,我又和加加把座位换了过来。这时,Z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跟我说:“他有多动症,轻微的。”我张了张嘴巴,却没能说出一句话,就只能干笑两声,算是对儿子打扰到他表示歉意吧。
这其实不是加加第一次被人说有“多动症”。记得他刚上小学有一个月左右,我认识了他的体育老师。得知我是加加的妈妈,体育老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异常严肃地说:“你儿子有多动症,上体育课站个队都不能老老实实站在那里,不停地晃来晃去。我们每年都会在新生里发现几个这样的。”Z的口气和当时的体育老师一样,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感觉,而是斩钉截铁地告诉我诊断结果。我不知该怎样回应,因为我不确定他们是想告诉我我应该马上去带儿子看病还是鄙视我怎么把儿子教成这样。可不管是哪种意思,都足以让我无比尴尬,前者让我觉得我这个当妈的怎么连孩子病了都没看出来,居然还要别人来指点,后者让我觉得这么一个纯良的孩子竟被我辣手摧花了。尴尬之中,我陷入纠结,为什么正常的儿子在别人眼里不正常啊!想来想去,终于得出了答案,因为他们不喜欢加加,或者这样表达更确切,因为调皮的加加是个不招大人喜欢的孩子。
尽管我作了努力,之前的那些叮嘱既是想让他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也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教子有方,可是他本性如此,也让我倍感无奈啊!
回到家,我心情低落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爸爸。没想到,爸爸竟相当豁达,因为他小时候也是个不讨大人喜欢的捣蛋鬼。他说,当所有人都不喜欢他的时候,只有他的奶奶处处包容他,所以他的奶奶对他来说是一直是最重要的人。这一句话瞬间让我卸下了心里的包袱,敞亮起来。其实,对加加来说,别人对他印象好不好根本没那么重要,他要的是在我眼里他永远是个宝;而对我来说,在意别人的看法更没有必要,我对加加的教养不是用来做真人show。
美国知名家教研究专家凯文·莱曼博士在他的书《好儿子全靠妈妈教》里说,不管你觉得自己的儿子多可爱,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这样觉得。他说自己小时候一点儿不可爱,非常讨人嫌,而他的妈妈目睹了他的恶作剧,却仍然会觉得他如此可爱。但是光有这种爱还不够,还必须有管束,两个方面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有好的教养。所以,我没有跟加加说任何有关“多动症”的话。即使别人都讨厌他,他还有喜欢他的爸爸妈妈。但是,我和爸爸还是再次耐心跟他解释了为什么不要跟Z叔叔说光头强,告诉他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哪些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他一边听一边点头,表情异常沉重,心里肯定在想:这个世界怎么有那么多规则啊!
所以,当加加还没有完全掌握和适应这些规则的时候,肯定还会给我带来不少尴尬。而我时刻都要保持清醒,不能被一时的尴尬气昏了头脑。尴尬很快就会散去,而爱和管束永远都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