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已刊发《孩子》2014年第12期
“妈,我要喝水!”
“妈,我的袜子呢?”
“妈,陪我玩!”
“妈,......”
听着这一声声吆喝,我的心也跟着一次次抖动。这抖动并不是因为那一个个催命的呼唤,而是因为实在是郁闷:我不是“妈妈”吗?怎么就成了“妈”呢?
第一次听到加加喊“妈”的时候,我不由地怔了一下,问他:“这是跟谁学的呀?”他笑着说是在漫画书里看的。我想,他可能觉得新鲜好玩,模仿一下而已。可没想到,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妈”。只有当我耍赖般使出激将法说“你以后都不准再叫我妈妈,只能叫妈”的时候,才能重温一下那声天籁般瞬间溶化我心的“妈妈”。连我自己都有些吃惊,自认为理性多过感性的我居然为这一声“妈”而失落了。
从“妈妈”到“妈”,仅一字之差,但对加加来说,却意味着成长。就像他现在不再说“狗狗”而只说“狗”,不再说“车车”而只说“车”一样,小BB的痕迹越来越少,小BB的影子也越来越远了。而不同于从“狗狗”到“狗”,从“车车”到“车”,从“妈妈”到“妈”不单单是语言发展的变化,还是一种成长心理的变化。“妈妈”是向内的,意味着依赖和保护,而“妈”是向外的,意味着独立和出发。虽说他一开始是说模仿漫画里的人物这样叫,可其实他模仿的不只是一种叫法,而是向往着能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有更多的自由,独自去闯荡,不再像个小BB一样整天腻在妈妈怀里,什么都要听妈妈的话。所以,“妈妈,我要吃雪糕”是一种请求,而“妈,我要吃雪糕”是把自己的决定转达一下。加加已经在坚定地表达着自己走向自由走向独立的决心,这对他对我来说绝对是好事一件,只不过我还需要时间去适应一下。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之前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觉得这本来就是正常并且正确的人生,不必感慨,不必凄凉,而此刻却因为这一声“妈”而五味杂陈了。从他在我肚里发芽开始,已经习惯了“二合一”的感觉,而以后也必须要习惯他把自己一点一点地拆分出去,看起来是他在成长的路上必经的历练,而对我来说又何尝不是考验呢!
前天下海游泳的时候,水不太干净,加加皱着小脸儿说:“好多脏粑粑啊!”那一刻,我竟有种失而复得的激动。而他见我笑了起来,很是不好意思,最后竟有些恼羞成怒。“脏粑粑”在我听来那么可爱,而在他看来真是自己不小的失误啊!他不用在意那些“失误”,成长的路途上有可能走走停停,有可能后退几步再继续前进。而在陪伴他成长的道路上,“妈妈”和“妈”就是我的两个频道,在他需要的时候随时切换,放手让他前行,不会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