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2014-07-31 20:58:18)
标签:

游泳

滑板

youcanyouup

nocannobb

育儿

分类: 加加篇

    假期的第一天,加加开始学游泳。同一个训练班的小朋友都跟他一样零基础,大家从同一个起点出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习进度很快出现了差别。于是,有人无法淡定了。

   

    有个男孩子,瘦瘦小小的,教练传授的基本动作一直做不到位,总是被教练要求趴在泳池边练蹬腿。眼看着其他的孩子都已经可以拿着浮板游很远了,他的妈妈着急得不得了。于是,儿子趴在那里练,妈妈就蹲在旁边不停地讲解,脚要怎么翻啊,腿要怎么蹬啊,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终于,教练允许那孩子下水了,可是在岸上练的好好的动作,一到实战又有些乱套了。于是妈妈继续充当着场外指导,儿子沿着泳池边练习,妈妈就在岸上一步步跟着,边走边说,边走边提醒哪个动作又不行了,哪个动作没掌握好没做到位。

 

    一直到第九天,也就是这期训练班结束的前一天,这个孩子都是学得最慢的一个。别的孩子已经完全学会了,他还不会换气。教练跟孩子们说:“明天毕业考试啊,谁不会游就不准毕业!”大家都知道这是开玩笑,我们只交了十天的钱,时间到了想不毕业都不行呢。可这位妈妈的焦虑和紧张几乎到了爆发的边缘。那天,其他孩子大多时间都在自由嬉戏,而她继续当着场外指导,以及监工。只要看见儿子靠在岸边喘一口气,她就大声地呵斥:“快练啊,还想偷懒!明天就你毕不了业怎么办?”那乖顺的孩子只好又一头扎进水里挣扎几下,同时“揣摩”着妈妈不间断隔水传送的动作技巧讲解。

 

    到了最后一天,这孩子动作虽然还不那么标准、好看,但总算会游了。妈妈仍然在岸上跟着,头一回露出了笑容。很快到了下课时间,因为是最后一次,小朋友们都不舍得走,继续在水里玩耍。玩了一会儿,我对加加喊道:“快上来吧,别搞得太累了,不然下午就不带你来了啊!”正巧那位妈妈站在我旁边,她一脸惊讶地问我:“你们每天下午也来练啊?”我笑了笑说:“没有。下午是我和他爸爸来游泳锻炼锻炼,他就跟着过来玩一下。”她怔了一下,说:“唉!我和他爸爸都不会游泳!”听了这话,我一下子无语了。

 

    不会游泳的人怎么能体会一开始学习手脚并用时的那种慌乱?不会游泳的人怎么能体会一开始憋气入水时的那种害怕?不会游泳的人又怎么能了解水中的动作对体力的消耗有多大?原来这场外指导纯属纸上谈兵啊!

 

    这让我联想起加加的陶艺课。每次下课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兴冲冲地出来叫自己的爸爸妈妈进教室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这个时候,总能听到诸如“这个头应该再揉得圆一点”“这个爪子怎么粗细不均匀啊”之类的评论。我没玩过陶土,不知道揉得粗细均匀是不是应该很简单。但我每次和面包饺子的时候,擀皮儿之前要把面团搓成长条,就从来没搓均匀过。

 

    鄙视完别人,我突然想起自己不也曾做过这种事吗?加加一开始学那种扭扭滑板的时候,要我双手扶着他。可学了半天也没学会,我胳膊被他抓得又酸又疼,于是就忍不住了,边滑边说这样不对要那样,要保持好平衡,脚要站好位置,身体要直立等等等等。加加在我的指导下(其实是唠叨)越来越烦躁,而我也越来越不耐烦,越不耐烦就话越多,两个人差点儿就吵起来了。可是,要我自己学能学多快呢?其实我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生怕摔了。

 

    所以,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还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假装专家了。这句话说得多好: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你行你就上。不行别乱喷。)这不光是句玩笑或调侃,其中包含了很多哲理,对于育儿,同样适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