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学的路上,加加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学日语。”刚想问他怎么会冒出这么个想法,突然反应过来,他一定是《哆啦A梦》看多了。于是我笑他说:“你肯定是受《哆啦A梦》的影响吧!是不是特别想听懂哆啦A梦说日语啊?”他一边矢口否认,一边不好意思地呵呵笑。可不管是什么原因驱动,我怀疑他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所以到底答不答应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问他说:“非要学吗?就为了能听懂哆啦A梦说话?”见我没有痛痛快快地答应他,他有些不服气,振振有词地说:“你都学韩语了,干吗不让我学日语?”听了这话,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家伙是在向我学习啊!我还不是因为韩剧才开始学韩语的嘛!
于是,把他送到学校后,我马上去购书中心买了一套日语教材,并把视频课件装到了ipad里面,跟我的韩语课件放在了一起。晚上写完作业,加加迫不及待地要我给他放日语视频,这么高的学习热情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在别的小朋友都忙着补习英语的时候,他居然就这样开始了日语的学习。虽然也谈不上什么坚持,只是哪天写完了作业还有心情的话就学一下,简单的问候语倒是很快学会了。看到他跟着视频里的老师大声朗读的时候,我忍不住在心里狠狠得意了一把:这应该归功于我的榜样力量吧!
这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可能无意中也影响到了加加。我想让他去学画画,可怎么劝说他都不同意,说是没兴趣。我尊重他的意见,就没有强迫他。其实我自己也很想学画画,于是上网买了几本入门的插画和Q绘教程,开始模仿着画。而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我连初级还都算不上,但各种画笔涂色笔什么的也全都备齐全了。没事儿的时候,我就会画上一两张,加加放学回来拿给他显摆显摆。而我也只是把这当作个业余爱好,顺便打发打发时间,对自己并没有过高要求。没想到一向不愿意画画的加加也开始画了。他看到我手边摆了各种画笔涂涂画画,很是羡慕的样子也找了张白纸在我旁边坐了下来,还很客气地说:“妈妈,我能不能借你的画笔用一下?”于是,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一起作画。虽然两个人水平都不怎么样,但我很享受他每次跟我借画笔然后用完了又完好无损地归还给我的那种感觉,好像同桌啊!现在,加加仍然不愿去上画画班,但在家里,人家攒着劲儿跟我比呢。如果看到我画了什么还不错的画,他马上也会去画一幅,而且充满期待地拿给我说:“看我画的有没有你画的好看?”我当然是甘拜下风啦!
这两件事都算是无意之举,并没有特别策划,只是感觉很对而已。然而有一天在看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的《午后四时的啤酒》时,在书中看到了类似的描述,如同找到了理论支持一般,心里特别踏实。新井一二三在书中写道,他的先生很喜欢也很擅长弹钢琴,于是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充当家庭教师的角色教儿子弹钢琴,但不久却发现儿子由于压力过大竟然出现了行为异常。于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他们停止了兼任孩子老师的这种做法,也转变了思路。新井一二三还写道:
幼儿园园长后来跟我说:“父母至多只能制造环境而已。你先生自己欣赏弹钢琴,小朋友看
着,自然也会爱上音乐的。那是最好的教育。”
是的,这种不带任何压力而且又可以从父母身上获取动力的学习,应该是最有益的吧!于是,这篇文章我用了和新井一二三一样的标题——父母制造学习环境,因为我真是再同意不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