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已刊发《孩子》2014年第12期)
今天上学路上碰到儿子一个同学,他的妈妈问我说:“听说加加爸爸是英语老师,你们加加的英语肯定很厉害吧!”我笑了笑说:“其实爸爸没教过他。”同学妈妈瞪大了眼睛,觉得不可思议:“不会吧!你们这么有条件都不教,那也太浪费了!你看那个Annie的妈妈天天都跟她用英语对话。”对此反应,我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不知如何作答。其实,我没有告诉她,不光爸爸,连妈妈我也是英语老师,可我们确实没有教过他,更别提天天跟他英语对话了。我们,是不是真的浪费到家了?
曾经我也动过教加加学英语的念头。两岁多的时候,买了一套《迪士尼神奇英语》,打算边陪他看边给他讲解。可是第一次就被他泼了一头冷水,叫我在他看动画片的时候少在一旁讲话,烦死了。如果说看的时候插嘴讲解太干扰了,那就看完以后陪练吧。可是看完以后,人家还有那么多事儿忙活,哪顾得上啊?如果刻意陪练找不到时间,那就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说点儿英语,人为创造个环境吧。可是,加加一听到我跟他说英语,就很反感地皱着眉头说:“妈妈,你跟我说普通话!”所以,这套光碟他最终也只是开开心心地当动画片看了。
从那以后,我没再想过教他英语的事。不是因为他不配合所以放弃了,而是在之前的各种尝试中,我体会到的只有别扭。而在这种别扭中,我也更加看清和理解了parenting
和teaching
的差别。跟加加在一起的时候,我只要用心地去做妈妈,一个纯粹的妈妈。陪他开开心心地玩儿,给他做好吃的东西,受伤了抱起来安慰,生气了好好地安抚,做错了事严肃地批评。做这些事时我和他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沟通,更是心灵上的沟通。而每次我开口跟他说英语的时候,都会以“教”他学英语作为前提和目的,妈妈的角色好像会变得有点复杂,不光影响到沟通的问题,连我的自我定位都会变得混乱,更不用说小小的他了。他虽然无法清楚地表达出别扭的感觉,但一定会觉得,跟他说英语的妈妈不像妈妈。看到Annie的妈妈跟女儿讲英语,我有时很好奇,也很羡慕。若能真的在汉语的大环境中创造出一个自然的英语小环境,而完全没有teaching的痕迹,那也是相当成功的一件事呢!而我在无法做到两者兼顾的情况下,当然要把parenting排在第一位啦!希望加加以后说起我的时候,不会只想到“我的英语这么好都是妈妈教的”,而是“我自信开朗有爱心有责任感……都离不开妈妈”。
其实,我之所以能够坦然放弃教他英语还有另外的原因。我一直在想,如果儿子以后不是像我一样把英语作为谋生工具的话,那么在学校学得用心点儿也就够了。如果我占用parenting的时间和空间教他学英语仅仅就是为了提高成绩的话,这个代价未免有点儿大。而且,学语言和学别的东西一样,兴趣是很重要的。如果他对英语不感兴趣的话,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全世界那么多种语言,想学哪个都行啊。我也有过从零开始学语言的体验,日语韩语都学过一些,感觉稍微用点儿心的话,一门语言哪用得着学上十几年,两年足够了。
在别人眼里,加加有着当英语老师的爸爸妈妈,那是多大的优势啊。可是这种优势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学得好人家会说那是因为有当英语老师的爸妈,学得不好人家又会说爸妈都是英语老师怎么还学这么差。这事儿我有亲身体验,上中学时我的数学老师就是我妈。所以,我不希望加加在学英语这件事上总也逃不出我俩的阴影。他要明白自己学不学英语跟我们是不是英语老师没有关系,他得独立地去思考喜不喜欢学以及怎么学,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这,应该也是parenting的一部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