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童言无忌”,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禁忌,他们心里想什么,嘴上马上就说出来了。但是对于大人来讲就不同了,所以有时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话会让大人听着特别别扭,甚至心惊胆战。我就遭遇过数次儿子的“乌鸦嘴”。举几个例子吧!
例一:有一次我买了个新钱包,忍不住拿到加加面前显摆。我一边给他展示一边说:“你看,这个地方我可以塞一张你的照片......”可话还没说完就被他打断了。他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说:“哦,等我死了,你就可以天天看我了!”这一闷棍直接把我打得眼冒金星,而且内伤严重,简直心都要滴血了。还没等我恢复过来,这小子又边走边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不对,好像是你比我先死吧!”我呸呸呸!可我已经被他折磨地筋脉尽断,连“呸”的力气都没有了。
例二:加加在外面玩,捡了个很漂亮的大树叶,高兴地说:“我要把这个树叶送给爸爸当礼物!”我酸溜溜的“哼”了他一下,还真是父子情深啊!回家的路上,加加举着大树叶一蹦一跳的,突然停下来一脸惊喜地对我说:“我要把爸爸画在这个树叶上,等他死了,我就可以天天看他了!”唉,的确是父子情深啊!我回去讲给爸爸,爸爸哭笑不得,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相当纠结啊!
例三:乘飞机外出旅游,我们刚好坐在机翼的位置。途中遇到气流,飞机颠簸得厉害。我和爸爸表情严肃的背靠座椅一动不动。就在这时,坐在靠窗位置的加加一把揽过我的头,大叫道:“妈妈,快看,机翅膀快断了!”我瞪了他一眼,狠狠地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没断”。可这个衰仔没眼色地继续嚷嚷:“真的,你看,震得很厉害,快断了!”再争下去整个飞机的人都听见了,真怕被人直接扔出机舱,于是我闭上眼睛假装睡觉,不再理他。刚刚消停了一会儿,飞机在海上倾斜转弯,他又再次兴奋起来,惊呼道:“哇,掉海里了!掉海里了!”把我气得牙都快咬掉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所谓无知者无畏,他好像并不觉得“死”有什么好怕。记得第一次听见他说“死”的时候,好像脑子里的一个不该按的按钮被按了,感觉又别扭又难受,很想警告他以后不准说“死死死”的。可是突然又觉得,这样做很没道理啊!大人们不愿意谈“死”,忌讳这个字,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害怕。而他才刚刚开始灿烂的人生,实在不忍拿这个吓唬他。而且慢慢的我发现,他的“口没遮拦”反而让我对生与死的问题没那么紧张了。我也能更加淡定的跟他解释为什么去年回老家看望老太(爸爸的奶奶)而今年回去却看不到了,有时我和爸爸甚至会开玩笑说他要是再调皮捣蛋的话连老太爷(爸爸的爷爷)都得气得从地底下跳出来了。所以他会想象力超丰富的说老太在天上跟玉皇大帝结婚了什么的,本来很沉重的一件事一下变得轻松了。
但是,显然我还没有修炼到刀枪不入的境界,当他说到我死,爸爸死,自己死的时候,我还是会感觉不自在,毕竟都是我最爱的人啊!但我知道他绝不是在咒骂,所以并没有斥责他,反而有点儿羡慕他可以这么实事求是的说话。在他的“帮助”下,我相信对于生与死的问题我会越来越释然吧。
不过,再怎么说,“死”这个字这个意思对很多人来讲终归是个大忌,在公共场合的话,他这张“乌鸦嘴”还是要想办法管一管才行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