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跌的透才会弹的高

(2015-02-06 15:02:19)
标签:

股票

跌的透才会弹的高

分类: 股票

                                      跌的透才会弹的高

大盘昨降准,市场主力立刻顺势做出一根长阴反吞反弹阳线的行为,就明确的给市场一个决定性的信号。下跌是势在必行,下跌的空间和时间不会是很快结束的。下周24只新股将集中发行,申购新股巨额资金或超前1月份峰值,对二融去杠杆化的A股市场再次面临严峻考验。1月19日3095点这个颈线位低点已经轻松跌破了,那么理论跌幅应该跌到2786点。本次调整是属于周线中期级别的调整,幅度还远没有到达,调整时间也不够,复合时间周期技术指标数值也还没修复到位,若按照现在这样的量价表现,预计最快也要到下周二前后的时间节点才可能有一个相对有力度的短线抄底抢反弹信号点出现。因为若快速跌到、跌破60天线之时,通常会有些群众基础促使短线、超短线反弹出现一下的。本次回踩仍然是主力在牛市行情中的主动性回调挖坑动作,投机客们需要控制好仓位,对复合时间周期技术指标数值已都到低位的成长股、或国家政策大力配合的板块或个股,可逢低分仓布局参与一把短线、超短线行情。对于银行、券商、保险等权重蓝筹股,须等待其复合时间周期技术指标数值都已到低位之时,才可再次重仓参与。股市的寒冬刚刚来到不久,不要急于迎接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认为下周新股申购期间,指数还会有一次快速大幅下跌的。最早也要等到这种现象出现以后,才可以在复合时间周期指标数值都到位的股票中去分仓买入,以期抢个短线、超短线反弹机会。即使买对了个股方向,也不要马上心贪会有多少暴利,还是必须小口慢咽,分步消化。因为在牛市第二浪的初中期庄家的运作力度和谨慎程度,跟牛市第一浪、牛市第三浪、牛市第五浪之时是不一样的。规律是始终在起作用的。掌握了规律,并为己所用了才可能成为赢家。那些抛出的筹码都不用着急在没有出现我的“最低点买入法”条件和“启涨点买入法”条件满足前买回来的。

我之前已经无数次的说过牛市第二大浪形成后的低点一定会要下跌到上升过程当中的60天线附近,甚至再极限一点的话还可能跌到2650点附近才可能会形成的。今天在这里再次友情提醒一下:上证指数的大二浪底一定会在我的周线、日线、60分钟CMRSI底指标数值都到20以内;同时分时图上出现满足我条件的“下豁口”之时才又见底了的。

你只有在那些还在经历牛市第一大浪的股票,以及一部分已经经历好牛市大二浪或者牛市大四浪的股票,开始再度发力震荡向上的时候及时介入才可能趋利避害盈点利。现在的股票市场的股票数量和参与人数以及参与资金量以及对外开放的力度已经和20年前、10年前、1年前大不一样了。“老八股”那时的齐涨共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后参与炒作的资金成分只会越来越丰富,参与炒作的资金量会越来越大,宽幅震荡的次数和力度只会随着牛市的不断演绎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综观所有历史上出现的长、中短线巨大涨幅的个股,要么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缩量下跌以后,在满足了我“四位一体操盘术”当中“抄底篇”各模型条件后开始放量飙升的。要么是在满足了我“四位一体操盘术”当中“擒牛篇”各模型条件后迅速放量拉升的。同时其所属的板块指数表现也一定符合这些规律性条件的。待到个股或板块满足了我的“四位一体操盘术”当中“逃顶篇”各模型条件后,又无一例外的必须先跌一段空间和时间。

现在迫切的任务是你自己要根据我的“四位一体操盘术”所定义的条件,去赶快分清楚你自己手里的票,哪些是强势股、哪些是极强势股、哪些是弱势股?然后根据其属于满足“走为上”这种弱势股最高点卖出模型条件的?还是满足“敌疲我撤”这种强势股最高点卖出模型条件的?还是满足“乐极生悲”这种极强势股最高点卖出模型条件的?再进行相对应的操作。市场是残酷的、市场也是无情的,市场有时候也会有不理智的情绪化的宣泄的。牛市里面也有熊股、牛市里面也一定会有下跌的那一段让人窒息的行情的。“多头不死、下跌不止”的道理,不能因为随着时间和行情的变化而忘记,忘记是会被市场再惩罚的。每一波牛市都会有一波人不幸被割韭菜的,每一波牛熊市都是财富的再分配过程,希望看我博客的股友们一路平安、幸福永远!

想了解怎样学会用好“四位一体操盘术”来为自己实战操作保驾护航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a74df7ea0102va38.html

“微财讯”栏目中我的“陈铭炒股乐园”已经上线,欢迎点击扫描,以便观看我每天实盘当中的买卖提示和对当时盘面的第一时间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