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数再次站在临界点上

(2015-01-27 15:35:05)
标签:

股票

指数再次站在临界点上

分类: 股票

                                      指数再次站在临界点上

今天上证指数这一百点的宽幅震荡,再一次向市场敲响了警钟,同时再一次的站在了一个可上可下的临界点上了。整个上证指数在3400点附近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横盘震荡了,俗话说“久盘必跌”。今天收盘时上证指数是站在5天线上方一点点的位置上,如果明天不能放量启动向上,则会跌破5天线,选择向下运行一段时间和空间了。若明天主力选择是向上的话,则必须要使其的均量线数值多头向上运行;要使其日线的MACD指标的两条曲线数值多头向上;四位一体指标体系当中最敏感反应的CMRSI顶指标的两条曲线要多头向上;要使其日线的CCI指标数值冲上+100。这些具体现象不能同步出现的话,大盘堪忧!若后市一旦出现MACD指标的倒挂老鸭头现象的到来,一旦指数或者个股跌破5天线,那整个崩盘式的下跌就不是一月十九日的这个低点支撑得住的。大家一定要谨慎小心!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我之前已经无数次的说过牛市第二大浪形成后的低点一定会要下跌到上升过程当中的60天线附近,甚至再极限一点的话还可能跌到2650点附近才可能会形成的。今天在这里再次友情提醒一下:上证指数的大二浪底一定会在我的周线、日线、60分钟CMRSI底指标数值都到20以内;同时分时图上出现满足我条件的“下豁口”之时才又见底了的。从7月22日这一天同时出现日线、周线、月线四位一体指标体系放量全多头的牛市启动点开始到目前,已经经过了6个月时间的上涨,后面下跌个近2个月也是非常有可能和正常的,这样算来接下来的震荡下跌过程可能就会到春节附近、两会之前见底。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心理准备大家不得不有所注意的哦。

在证券市场当中,任何时候没有主力资金大力度的放出主动性买盘力量,那想看见和得到真实有效的上涨行情是不可能的。我已经反复说过:在下跌回靠确认新平衡点之前,所有的无量、小量、平量的反弹和反抽都是耍流氓。任何时候的下跌行情当中也一定会伴随有若干次的脉冲式的反抽、反弹行情的。下跌过程当中没有这种脉冲式的反抽、反弹行情来伴随那才真叫怪了。只不过每个人一定要分的清楚什么是分时级别的小行情,什么是日线级别的短线行情,还是周线级别甚至月线级别会起的大行情。

你只有在那些还在经历牛市第一大浪的股票,以及一部分已经经历好牛市大二浪或者牛市大四浪的股票,开始再度发力震荡向上的时候及时介入才可能趋利避害盈点利。现在的股票市场的股票数量和参与人数以及参与资金量以及对外开放的力度已经和20年前、10年前、1年前大不一样了。“老八股”那时的齐涨共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后参与炒作的资金成分只会越来越丰富,参与炒作的资金量会越来越大,宽幅震荡的次数和力度只会随着牛市的不断演绎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综观所有出现中短线巨大涨幅的个股,要么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缩量下跌以后,在满足了我“四位一体操盘术”当中“抄底篇”各模型条件后开始放量飙升的。要么是在满足了我“四位一体操盘术”当中“擒牛篇”各模型条件后迅速放量拉升的。同时其所属的板块指数表现也一定符合这些规律性条件的。待到个股或板块满足了我的“四位一体操盘术”当中“逃顶篇”各模型条件后,又无一例外的必须先跌一段空间和时间。

现在迫切的任务是你自己要根据我的“四位一体操盘术”所定义的条件,去赶快分清楚你自己手里的票,哪些是强势股、哪些是极强势股、哪些是弱势股?然后根据其属于满足“走为上”这种弱势股最高点卖出模型条件的?还是满足“敌疲我撤”这种强势股最高点卖出模型条件的?还是满足“乐极生悲”这种极强势股最高点卖出模型条件的?再进行相对应的操作。市场是残酷的、市场也是无情的,市场有时候也会有不理智的情绪化的宣泄的。牛市里面也有熊股、牛市里面也一定会有下跌的那一段让人窒息的行情的。“多头不死、下跌不止”的道理,不能因为随着时间和行情的变化而忘记,忘记是会被市场再惩罚的。每一波牛市都会有一波人不幸被割韭菜的,每一波牛熊市都是财富的再分配过程,希望看我博客的股友们一路平安、幸福永远!

想了解怎样学会用好“四位一体操盘术”来为自己实战操作保驾护航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a74df7ea0102va38.html

“微财讯”栏目中我的“陈铭炒股乐园”已经上线,欢迎点击扫描,以便观看我每天实盘当中的买卖提示和对当时盘面的第一时间观点。指数再次站在临界点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