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孝亲敬长的中学生
(2017-08-24 17:14:02)
标签:
教育 |
做一名孝亲敬长的中学生
同学们:大家好!
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教师欢迎大家走进二初中,开启人生重要的历程,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与二初中的老师们一起共同书写人生的黄金时代,希望三年之后从二初中走出去的每一位学子,都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像学校大门口的两条巨龙一样腾飞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今天我给同学们讲的主题是《做一名孝亲敬长的中学生》,请大家对照自己的过去,看看你在这方面是不是已经做到了一些,还有哪些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去做到。
同学们,说到孝,大家可能认为那是大人们的事情,对我们一个小小少年谈孝还有点为时过早吧;孝亲,那不是爸爸妈妈他们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事情吗,与我们一个刚刚走进初中的少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今天给同学们讲的一个重点问题——
大家先想一下“孝”字的间架结构,是一个老人的“老”字的上半部与一个儿子的“子”字联结在一起组成的一个汉字。“老”的下半部是一个匕首的“匕”,匕的意思是“刀子”,也就是说老人老了,如果没有儿孙照顾,只有用刀子来结束生命了;而“孝”字是老人的“老”下面变成一个“子”,意思是说老人子孙满堂,有儿孙照顾老人,老人就能够安度晚年。这是我个人对“孝”的见解,其实,孝亲是我们子孙后代应尽的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再看“孝顺”一词,表面意思是说孝了才顺,孝了才顺和,才幸福,其实孝顺的含义就是告诉人们孝,才家和万事兴。那么,我们青少年怎样做到孝亲呢?
一、在家里,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醒家人遵纪守法。
同学们一说到孝,就想到给爸爸妈妈端水洗脚,给爷爷奶奶捶背扶腰,或者给爷爷奶奶洗衣做饭等等。其实作为一名青少年没有必要从那些方面去装样子,而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琐屑小事做起:比如早上起来帮助家人扫扫地,倒倒垃圾;饭后主动收拾碗筷,清理桌凳;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爸爸吸烟提醒他吸烟有害健康;提醒爸爸开车不要打电话,不能穿拖鞋开车;提醒爷爷奶奶开电车慢些,遵守交通规则;妈妈买了新衣服能够夸妈妈穿上好看,夸妈妈做的饭菜好吃;督促弟弟妹妹及时完成作业,帮助弟弟妹妹纠正学习中的错误等等都是孝心的表现。
在座的同学大都是留守儿童,家长都在天南海北打工,我们在家基本是爷爷奶奶照看,我们都想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又不可能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多与父母沟通,利用星期天、假期给父母多打电话,利用微信聊聊天,汇报一下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比如进入初中之后认识了那些教师,结交了几个好朋友,接触了那些新的学科知识,自己的学习是进步了,还是遇到了困难以及自己学会刷碗、叠被子等等,这些也是孝亲的表现。
二、在学校,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老师配合,积极完成各科作业,成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团结同学,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进入初中后,我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教室、寝室、餐厅,我就给同学们说一说在这些场所我们该怎么办?
教室,是大家学习的场所,一定要按照班主任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按时间进教室,不迟到,不在教室高声喧哗,不捣乱课堂纪律;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不做小动作,不打瞌睡;课下独立、积极完成作业,做到温故知新。
寝室,是我们休息的地方,以前大家与家人一起居住,没有离开过大人,但是进入初中之后,一定要学会独立生活,能够融入集体生活。不能够在寝室与同学闹矛盾,要听从寝管教师的安排,不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有问题要及时向寝管教师反应。学校不是自己的小家庭,是一个集体,初中是我们融入集体生活的始点。前几年,有一个学生连续两年来上初中,都是因为晚上想妈妈而没有上成学(他说晚上不与妈妈一起睡就睡不着)。大家一定要早点学会独立,小鸟儿终究是要出窝的,出不了窝的小鸟只有死路一条。另外,要迅速学会整理内务,叠被子,洗鞋袜。
餐厅,是大家一日三餐的场所,进入初中之后,在学校吃饭的时间远远超过我们在家的吃饭时间。原来是饭来张口,今天是自己要学会领饭,自己亲自刷碗;原来是想吃什么家人做,今天是学校做什么,你吃什么,原来是小锅饭,今天是大锅饭,几乎没有你挑选的余地。因此,我们要迅速融入这个大家庭,我们二初中的学生灶是河南省一级学生灶,学校的生活是邓州市农村初中的一流生活,学校尽可能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尽可能变换花样使同学们吃好,吃满意,使同学们健康成长。
光盘行动,进入餐厅要自觉排队,做到有序领饭,在窗口尊重餐厅服务人员(称呼叔叔,姨姨)。领饭后到指定位置就餐,就餐期间不高声喧哗,不乱倒饭菜,不剩一口汤,不剩一粒米(屈啸撵孩子吃一粒米的故事),洗刷时不随地倒水。
珍惜粮食,从现在做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旅行团到德国去旅游,中途到一个宾馆吃饭,吃过之后有人把没有吃完的饭菜用袋子装起来带走,但到门口被门卫拦截下来,并且开了罚款单。中国游客不服气,说:“我们吃不了兜着走还不行。”门卫解释说:“在我们德国不允许兜着走,吃不了就是浪费,浪费就要罚款。”那个中国游客说:“钱我们已经付过,剩下的也是我们自己的,为什么罚款?”门卫说:“钱是你们自己的,但是粮食却不是你们的,你们剩下的饭菜是世界人民的,你们知道你们剩下的饭菜够多少饥饿的人饱餐一顿?”中国游客只好按照当地规定付了罚款。
是啊,粮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当你端起饭碗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世界上还有多少人端不起饭碗,还有多少和你一样的同龄人处在饥饿之中?目前世界上有七十亿人,但天天处于饥饿状态的有十亿多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整天处在饥饿之中。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又有几个同学做到了节约粮食,又有多少同学不在浪费粮食啊?看看餐厅内外吧:有人把蒸馍脱了“衣服”再吃;有人把大块大块的蒸馍扔进污水桶里;有人把白花花的米饭倒掉;有人把好好的鸡蛋扔掉……真是不堪入目,狼藉一片。
同学,你扔掉的是粮食吗?不,那是父母的血汗,是你坏掉的良心!也许有同学也像那中国游客一样,说饭菜是我自己用钱买的,扔不扔是我自己的事。那我只能说你真是太麻木不仁啦,太恬不知耻啦。且不说我们的父母是怎样挣来血汗钱让我们一分一分花掉,单是你无端浪费就是一种犯罪。有人调查统计过这样一个数字:一个学校1000个学生,每天每人浪费一两粮食,那么一天就浪费100斤粮食,一个学期按100天计算,一个学期下来这个学校就浪费10000斤粮食。同学们,10000斤是个什么样的数字呢,是足够一个三口之家吃五年的粮食啊。农谚说:“有时省一口,缺时顶一斗”就是这个道理。世界粮农组织把每年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就是为了提醒人们关注粮食短缺,关注饥饿,唤起人们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同学们,记得我们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我们谁做到了珍惜粮食,谁懂得、谁理解父母用血汗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生活。同学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以后在用餐的时候,多想想那些还处在饥饿之中的人,请你手下留情:吃多少,要多少,不要随手扔掉你的良心,扔掉你的道德!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做一个珍惜粮食的标兵!
前面给大家讲了孝亲,下面再讲一讲“敬长”,一句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同学们今天走进二初中学习,也算是一次“出门”,大家在这里靠的朋友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还是一句俗语说“一日之师,终身之父”,意思是说,只要做我们一天的教师,那么我们终身都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教师,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要尊重我们的教师。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你在家里是怎样对待父母的,那么你到学校以后就应该怎样对待教师。有人说,在家里我可以在父母面前犟嘴,可以顶撞父母,但是我想问一问你,犟嘴、顶撞之后你记仇吗?后悔吗?与父母化解了恩怨吗?所以,今天我告诉同学们,在学校你也有可能与教师发生矛盾,也可能在教师面前犟嘴,也可能顶撞教我们的教师,关键是矛盾发生之后,你是像在家里一样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是与教师斗争到底?
我想告诉同学们,在学校一定不要与教师斗争到底,发生了矛盾一定要主动找教师承认自己的错误,要像在家里对待父母一样对待教师。并且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与老师交朋友,老师要求我们怎么做,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平日学习中,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教师,有了学习上、生活中的问题要找老师解决。我们二初中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有很多都是年轻的女教师,她们美丽、温柔、大方,善解人意,很容易与同学们成为朋友。只要同学们能够与身边的教师就是成为朋友,能够与教师们打成一片,那么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就要求同学们上课,下课都要与老师打招呼,让“老师好”“老师再见”成为我们的教学常规;课余,见了老师能够主动问好,问好时能够说出“某老师好”为最好。我们不少学生与别人说起自己的老师总是“语文老师”“地理老师”,这不好,这说明你不认识老师,没有与老师交朋友,只要通过一个星期的接触,就应该知道教自己的教师姓什么,问好时能够带上姓,但不是带上姓名。有句话叫“敬人者,人敬之。”只有我们尊敬了老师,老师才能够尊重你,才能引领你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有学生就是因为直呼教师的名字而违犯了纪律,与老师发生了矛盾。同学们,在家里你不会对自己的父亲直呼其名吧,到学校也一定要尊重教师。另外,同学们回到家里,能够在家人面前夸夸自己的老师,夸自己的同学,夸自己的班级,夸自己的学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