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武当陈师行
武当陈师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12
  • 关注人气: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张三丰的长寿之谜

(2012-10-04 22:01:25)
标签:

内丹

武当

内家拳

三丰派

道家

文化

分类: 心得感悟

解读张三丰的长寿之谜 作者:陈师行道长

一  先师祖张三丰创立的太极养生体系

  众所周知,我师承武当三丰派,是三丰派的第十五代传人,而三丰派正是由先祖师张三丰于元朝末年在武当山一手所创立,所传承的是正宗的武当功夫。说起“正宗”来,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武当山周围教的武功不都是武当功夫吗?那真正的武当功夫又是什么?

  武当功夫又称“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受到广大养生爱好者的欢迎。

  但也正是如此,所以如今出现了众多打着“武当内家拳”、“武当太极拳”旗号的武馆、养生馆,让公众眼花缭乱,分不清真假,所以,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武当内家拳的传承关系。

  武当内家拳,也就是大家所称的武当武术,它是有其特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以先祖师张三丰为代表,集道家前辈之所长并借鉴少林拳法之优点,纳武技于道义创编太极拳法,作为内丹修炼之动功,开创的一派带有道家内丹修炼内涵的拳法派别,以太极、形意、八卦为三大支柱。先师祖所创立的三丰派后来衍化为三丰派、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等17支门派。

  说起先祖师,大家脑海里第一印象就是一代武学宗师,此外就是先师祖的长寿。许多人对先祖师“到底活了多长时间”都很感兴趣,甚至,有人认为先祖师根本没有死,还一直活在人间。据史学家研究,先祖师生于公元1247年,当时正是南宋的理宗在位,卒于公元1458年,正是明朝的英宗在位,整整活了212岁,别说在人均寿命不到40岁的古代中国,即使放到现在,尽管人类的医学和科技如此发达,也是我们仍难以望其项背的。

  于是,就有许多人研究先祖师的长寿秘诀,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有的人为了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或者借机敛财,往往会刻意夸大其词,违背科学规律,比如,张悟本、李一之流,打着中医和道家的名号,欺世盗名,误导民众,在这里,我需要说明一点,“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我们所追求的延年益寿只有建立在这个观念上,才能走入正道,不被旁门左道所迷惑。

  有的人研究先祖师的长寿秘诀,又浮于表象,只关注一些外部因素,单纯的从饮食和生活环境去谈,却没有认真的把先祖师的思想研究透彻,对先祖师的修为主张也不甚了解,尤其是对“武当内家拳”的了解更少,从而忽视了,武当内家拳在道家养生体系的重要地位。

二 先师祖张三丰的修“道”之旅

  说起先师祖的长寿来,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传奇人物——华山睡仙陈抟老祖。陈抟老祖生于公元871年,卒于公元989年,活了也有119岁,当时人称“活神仙”。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

  陈抟老祖后来收了一个徒弟穿了自己的衣钵,就是先祖师的师父火龙真人。据考证,先祖师遇见火龙真人的那一年是1314年,元朝延祜元年,数字谐音挺好。那年先祖师已经67岁了,他这些年来浪迹天涯,历尽艰辛,为的就是能遇到真正的道门明师给他以指点。尤其在宋元以来道教内丹学兴盛的趋势下,得承内丹养生的秘诀大道更是当时先祖师所尤为冀望的。

  在全真道祖庭所在地——陕西终南山,先祖师蒙火龙真人授修真要道,在终南学道四载后,先祖师奉师命出山隐世修行。在这期间,他精研勤修内丹养生之学及武学技击之法,并能将此两门绝学融会贯通,自成体系,从而使其道家内外双修功夫达到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

  崂山,是先祖师修“道”之旅的一个里程碑。在1277年——1404年期间,先祖师三次前往崂山修行。他先后在太清宫前的驱虎庵、玄武峰下的明霞洞等处修行多年。第二次在崂山修行期间,先祖师的修行已达到“散则为气,聚则成形”的境界,而这时的他也开始留心著述,今天我们看到的《张三丰先生全集》中不少论著都是在崂山的庵、洞中完成的。以《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玄要篇》、《无根树词》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道学著作对后来的道教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无根树词》备为后来的修道者所推崇,因为千百年来道家理论玄奥,文字晦涩,不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从而阻碍了道教的深入传播。先祖师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无根树》。这篇无根树共24首,包含了先祖师的全部修真理论和方法。只要细细领悟他的《无根树》,就会打开通玄路,就能步入仙道门,正如他在《自题无根树词》中所说的那样“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

  而在武当山,先祖师达到了他修道的顶峰。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在修道者眼里是一个梦寐以求的风水宝地,展旗峰、梅子垭、仓房岭的山势而下,山势层叠起伏如宝椅状,九渡涧环绕其间。《续修大岳太和山志》说:“太和居荆与梁、豫之交,下蟠地轴,上贯天枢。左夹岷山,长江南绕;右分嶓冢,汉水北回。其层峰叠壑,标奇孕秀,作镇西南,礼诚尊矣”。

  而武当山风水最好的则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紫霄宫,它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山环水绕,坐北朝南的风水格局让展旗峰和金水河达到旺丁旺财的寓意,同时八字墙对风做了处理,达到聚风纳气的要求,同时整个紫霄宫形成“二龙戏珠”的宝椅状,故在唐时因是“紫霄福地”被命名“紫霄宫”。

  所以先祖师选择这个地方来完成自己的修“道”事业,在武当山,他面壁九年,参悟道家的内丹养生与各家的功夫之精华,以太极之理,融会贯通。这期间还流传了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天,先祖师在洞中打坐,听见外面有喜鹊的叫声。他循声走出洞来,发现一条蛇和喜鹊正在“缠斗”。当喜鹊攻击蛇的头部时,蛇以尾部来还击它;喜鹊攻击蛇的尾部时,蛇用头来攻击喜鹊;喜鹊攻击蛇中部时,蛇的头部和尾部一齐来夹攻喜鹊。最终,想吃蛇肉的喜鹊只好落荒而逃。

  看见这种情景,先祖师似有所悟,心想,这难倒不就是我反复参悟的太极阴阳互变道理吗?原来太极的道理在自然之中。自然、和谐、阴阳互变。又有什么比这自然的东西更好的呢?于是,一个以道家为基础,既能修身养性,又可延年益寿,达到丹武合一的崭新的道教派别——三丰派诞生了,为中国道教史和武学史写下了光耀千古的篇章!

三 先祖师张三丰的长寿之道

  太极,世界上练习人数最多的拳种,不仅风靡中国,在全世界,练习太极拳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先祖师所创的太极拳以道教的太极,阴阳,内丹元气为理论基础;思想上主张“性命双修”,练养结合。遵循人体的自然规律,动静相间,形神兼备。尤为突出清静自然,柔弱不争,飘然洒脱的思想。形成了即是修身养性,通向大“道”的方法;又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武术。

  而太极拳往大的说,也可以说是“武当内家拳”的代称,而先祖师所创的太极十三式被公认是所有太极宗派的基础。但太极拳不等于说就是武当内家拳,太极拳只是武当内家拳的一部分,以内气为导引的武当内家拳还包含形意拳、八卦掌等。

  练习武当内家拳,最重要的是达到道家所讲的“天人合一”。只有达到了“天人合一”,方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而这个天人合一,从外部环境讲,就是要寻找一个能聚风纳气,吸收日月精华的地方,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寻找一个环境幽雅,空气新鲜,绿茵环绕的地方,这种地方适合人的身体与大自然进行交流,方便身体聚气凝神,吐故纳新。

  而从内部环境讲,就是通过习练武当内家拳,修炼自己的内丹,从道家和中医理论来讲,“气”是人体的根本,气足则身体健康,气虚则身体虚弱。道家功夫的核心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通过“气”的不断累积,最终修炼得“道”,如先祖师一般可以百余岁时依然思维敏捷,身手与少年无异。

  但是,在这里,我需要郑重的说明一下,在道家功夫体系中,心法很重要,它是整个动作的要旨之所在,内家拳的每一个动作有自己的深意,只有通过心法才能明白,所以要了解武当内家拳,或者说学习内家拳,就必须要参悟与拳法相配的心法,如果参悟不到位,或者在修炼的时候无人引领,往往劳而无功,甚至遗祸无穷。

  这和武侠小说中练习绝世武功的方法一样,必须拳法配以心法,往往得到拳法的人,参透不了心法,最终害人害已,如我们所熟知的《九阴真经》,本是上乘武学,但是梅超风在偷得经谱后,并不知道心法口诀,强行练习,最终误入歧途,走火入魔。

  时光流转六百余年,如今,先祖师所创立的“武当内家拳”不仅广为国人所爱好,更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自己独有的“养生”特色而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而我作为三丰派的传人,更有理由将武当内家拳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在习练功法的同时,不仅能参悟到“道法自然”的终极哲理,更能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武当内家拳”作为先祖师造福全人类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而它也打通了人与自然,人与天的通道,也解开了人类延年益寿的密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师行道长
2012年10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