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两上——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2012-12-17 13:42: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 |
【问题的形成】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英语阅读可以促成大量的语言输入,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拥有正确的阅读技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英语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大量的听说活动,却很少开展阅读教学;一些老师把阅读教学变为课外阅读,解释一下生词,划划生词,对对答案。而且学生在阅读上也存在着问题,有的同学对自己所读的文章似懂非懂;有的同学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读不懂,也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读的;也有的同学阅读时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这样就破环了句子的意群,反而增加了难度。因此,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2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英语学习,有了简单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 、写的能力;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课标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作了如下的目标描述(即二级目标):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短文,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pass,kick,between,goal,guess,a football match,win the game”。
(2)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故事,并回答文后问题。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促进他们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初步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情感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教学重难点
(1)新单词“pass,kick,goal,between
(2)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实现能力的发展。
教具准备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了录音机、音乐带、足球、竞赛板、贴画、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设计教学。
二、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法学法
整堂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简笔画、CAI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一场足球赛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新单词、然后再运用于语言交流中,使整个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用,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将课堂结构大致分为五个环节,采取“1W—3P—1E”的课堂结构模式,具体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情景教学法;(2)采用全身反应法(TPR),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语言,加深对语言的记忆;(3)使用交际法;(4)使用听说法;(5)使用游戏法;(6)使用多媒体;(7)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二)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1)师生共唱歌曲“The way I feel”。
(2)日常对话:
How are you feeling?
Do you like sports/football?
What’s your
(设计意图:通过唱歌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2、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幻灯片,呈现并教学新单词和短语:a football match,pass the ball, kick the ball, goal, win the game. between…and…等。其中between…and…教师站在学生中间,I am between A and B.
(2)教师陈述:“There is football match
between Class1 and Class3 in Zhang
Peng’s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新单词的印象,进而形成单词的听、说、读的能力。)
3、Practice
(1)默读短文,回答问题:
Which class won the game?
How many goals did they get?
(2)朗读短文并解释文中要点。
(3)放录音,学生跟读一遍,老师教读一遍后,全班齐读。
(4)让学生动手写出课本上三个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深层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4、Production
学生看黑板上的关键词试着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复述课文的活动,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词句和语法现象的注意,促进学生的语言吸收和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
5、Ending
(1)summary
老师问:你们今天高兴吗?你们学的到了什么?编唱Let’s chant.
How do you feel ? I feel happy .
I watch a game .It’s very funny.
(2)Homework:
Read the article of Activity book .
【第一次授课】
我带着对阅读教学的思考和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件在本校六年级一班进行了本次研讨活动的第一次授课。在导入部分,我是采用了Let’s sing a song和free
talk的形式,可以说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热身,消除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第二个目的是唤醒旧知,问的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与新知识有联系的问题,如How are you
feeling? Do you like sports/football?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s ?
【第一次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教学的原生态课,教学设计层次比较清晰。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真正从文本获取信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我采用了“1W—3P—1E”的课堂结构模式,并积极的创设一系列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具体的授课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在呈现语篇教材时,我让学生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这个教学设计难度太大,小学生还没有具备根据上下文猜测的能力,碰到生词就会觉得阅读困难、学习枯燥,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学生学习兴趣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全班的参与度不是很高,总是只有那么几个比较好的学生愿意来说一说;最后,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单一。总的来说,这堂课不是很理想,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摸索中前进:第二次授课】
经过第一次的授课和反思后,我积极认真地进行了二次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部分调整。乘着“阳光师训”的东风,我在蜀河基地的六年级进行了第二次授课。由于城乡学生素质的差异,事先我安排学生做了相应的预习准备工作。
这次的课相比第一次执教有三点改变:1、在呈现新课时,我用背景铺路,听力开道的形式,通过视听、视频、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眼球,把语篇大概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对所学语篇形成初步的整体概念。这既激活了语篇潜在的文化背景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对文章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巩固操练环节,我不再逐句解释课文,而是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有不同形式的阅读,而且针对每一次阅读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熟悉理解文章,获取信息。3、将形成性评价贯串于课的始末,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评价、色彩艳丽的贴片评价和学生喜爱的实物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次反思】
两次上课,我的感想颇多。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方法的选择和策略的实施极为重要。我们不能把阅读教学当成一般课文教学,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厌其烦分析语法,过分地重视词汇和语法教学。应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语篇,培养他们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在课堂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采用形成性的评价方式,评价语言一定要准确、多样、有效。
【收获与困惑】
我非常庆幸参加“阳光师训”的培训活动,在这次“一课两上”的研讨中,我的老师们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肯定,让我感受到了这个集体的温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该如何来进一步修正课时目标,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撰写教学案例。然而,一两次的研讨,依然还是不能完全解除心中存在的某些困惑。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生活化?
“一课两上”课例研讨活动让我收获着,回味着,思考着……它也让我相信阳光会在风雨之后重现,未来有更美丽的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