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道的丈量方法:“琼斯测量仪”与马拉松测距

标签:
马拉松跑步赛事路线 |
http://s8/mw690/a73e985egdf686a088727&690
马拉松比赛开始之前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测距。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是“经过标定的自行车测量法”,所需器械通常为一辆26寸自行车和一个安装在自行车前轮轴承部位的“琼斯测量仪”。通过这种“原始”的人工测量方法,能够最真实地模拟出运动员实际跑进的路线。
一般来说,测量公路赛跑的比赛路线,应在举行比赛的公路上,沿着运动员所能跑过的最短路线进行测量。路线长度的测量误差不超过全程距离的正误差0.1%(马拉松为0-42米),路线的长度在赛前应该经过一名国际田联批准的路线测量员鉴定合格。为防止在以后测量时发生路线长度不够的问题,国际马拉松及公路跑协会建议在测量路线时,加入一个“防止路线缩短系数”作为自行车测量时适用,该系数为0.1%,这意味着每1公路的路线要有1001米的“测量长度”。
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事要在公路或城市道路上举行,考虑到选手们在平直的路线上奔跑很容易产生厌倦感,便会设计在赛道沿途多经一些弯路和变化,这样就增大了精准地测量距离的难度。
据传30多年前,9岁男孩琼斯,找到了一个弯路、坡路测距的好方法。其原理是先校准、测量好车轮滚动一圈的精确周长,然后通过在自行车上固定圈数计数器计算所走距离。这种计数器装置被称为“琼斯测量仪”,被沿用至今。
具体测量时,丈量员骑自行车沿拟定路线自然前行,用车轮的周长乘以“琼斯测量仪”所计的圈数,得到42.195公里的总长。通过计算,丈量出整条赛道的起点、重点,以及中途的各个计时点。这种方法被称为“经过标定的自行车测量法”,大致可分五个步骤——精确丈量标定距离、测前标定、测量画线、测后标定、最后调整。“测前标定”是在测量开始前,先要用钢尺在平直的路段上丈量出至少300米的距离,作为马拉松路线丈量的标定距离。拉钢尺的时候也有严格要求和标准,要在20度的温度下,用50N的拉力去拉尺子,才是正常距离;否则,温度每增加1度,理论上要加个0.00016的系数。量定300米的距离后,由测量员骑自行车至少跑4趟,取平均数,并换成加放0.1%后的整公里数值,即工作数值。以此为参照基数去丈量计算整个比赛路程。
前标定完成后就可以进行丈量了。在整个丈量过程中,丈量员不仅要将起终、点标记出来,而且还要将每公里的位置记录下来并做好标记,便于再次寻找。此外,还要将在比赛时的饮料站、饮用水站、喷淋站等位置标记出来。而当42.195公里的赛道测量完成之后,丈量员还将进行一次校表,即“测后标定”,最终的距离是采用前标定后得出的每公里工作数值和后标定后得出的每公里最后数值的平均值,也叫全天数值进行计算,以便让测量更加精确。
测量时,如果遇到前面有弯道,丈量员就会沿切线前行,这样可以确保所测量的线路更加精确。既然是人工测量,就难免有误差。国际田联在规则上说得很清楚,允许有误差,但误差只能是正误差,不能是负误差。换句话说,丈量员测量出来的比赛路程如果有误差,总长度最少不得短于42.195公里,最长不得超过42.237公里。一般来说,当比赛成绩非常突出时,国际田联就会指派国际丈量员复查路线。
由于比赛的路线经常要穿越城市中心区,因此测量工作一般被安排在晚间车辆较小的时候进行。当丈量员完成工作时,通常天都快亮了,因为仅丈量标定距离和测前标定就要花费一定时间来完成。
这是一项难度相当高且耗时耗力的工作。
(文章来源:http://www.guangzhou-marathon.com/cnmls/content_134.html
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