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事业单位:论证评价题作答技巧
(2020-10-31 16:04:52)论证评价题中,错误分为四大类,15种。其中论题类错误3种: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和稻草人谬误。论据类错误3种:论据错误、以偏概全和诉诸情感。结论性类错误3种:过度推断、可能推必然和自相矛盾。论证类错误6种: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单因谬误、类比谬误、选择性论证和平均数谬误。
从类别上区分,最容易产生混淆的首先是论题类错误和结论类错误。因为二者都有同样的标志词,如:所以。但本质上来讲,论题类错误是在论证过程中没有保证论题的同一。也就是在标志词之前的论据中,以及在标志词之后的结论的中,主题词发生了改变。其中,范围的改变,如“人→女人”的过程是偷换概念;虚拟主题,如“人→鬼”的过程是稻草人谬误;而转移论题则抓住“转移”二字,即有矛盾焦点,且要转移矛盾焦点。与此同时,结论类错误是观点出现偏差或者错误。详细说来,观点的呈现往往为判断句,包含主语、谓语、宾语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有可能成为主题,而刚刚的讲述已经界定了主题,余下两个部分,与论据进行比对分析,程度加深,如“合格→优秀”,则为过度推断;前后部分或全部相反,如“A优于B→A劣于B”或“A优于B→A不一定优于B”则为前后矛盾;而可能推必然则可以在材料中找到明确指示,结论中有表示肯定的词、论据中有表示多种可能或不一定的表述、论据中有表示多种可能或不一定的表述+结论中有表示肯定的词。
然后是论据类错误和结论类错误的鉴别。论据类错误中,论据错误,也就是论据本身错误,以及诉诸情感比较容易识别,所以不单独讲解。作答过程中,以偏概全比较容易和结论错误,尤其是过度推断混淆。需要明确的是,以偏概全表示案例不够典型或者样本量小。本质上来说,以偏概全就是指论据中主体过于单薄,支撑不起结论中的主体,比如“一件事→社会”;又比如“一个人→一个群体”。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偏概全是论据中的主体范围小于结论中的主体范围;过度推断是论据中所描述的程度低于结论中得到的程度。
最后是论证方式错误和结论类错误的鉴别。论证方式错误中,强加因果和因果倒置比较容易判断,不作赘述;选择性论证表示举证不客观,带有立场,也比较容易判断。除此之外,类比谬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看似一样,本质不同的两者相比,呈现出两种形式:A与B相比;不同时间的A进行比较。往往在考察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是不同时间的A进行比较。这类试题有很大的特点:1.标志词为“可以预见”或与之类似的对未来进行预判的表述;2.论据中是对之前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总结,论点中对未来的事进行预判,即有时间轴。而平均数谬误在材料中的特点多为论据给定平均数,结论中却用个体情况与平均数进行大小比较,得出结论。明确的标志在于有“平均数”“平均”等字眼,则需要重点关注。单因谬误则是把结果的产生只归结为一个原因。做题时最显著的特点是:论据+标志词+现象+现象的原因,而论据中进行多角度分析,或表述有多重原因;但是在标志词之后对现象进行分析时只落脚到一个原因。
综上,最容易混淆的过度推断、概念混淆和以偏概全,一个案例加以说明和总结。
据统计:本班100名同学中,期末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有20位,80-90分35位,69-70分的有35位,60分一下10位。(论据)
由此可知:
本班同学成绩构成比较合理。(正确)
1.本班同学成绩比较优异。(主题词:偷换概念)
2.本年级同学成绩构成比较合理。(样本量:以偏概全)
3.本班同学成绩构成比较优异。(程度:过度推断)
分析:
1.主题词:成绩构成→成绩——偷换概念(论题)
2.主体词:本班→本年级——以偏概全(论据)
3.程度:合理→优异——过度推断(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