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2013-01-07 22:06:24)
标签:
教育 |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XKT20120514 |
课题名称 |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 |
|||
负责人 |
张瑞 |
所在单位 |
平利县广佛初级中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数学德育、德育素材、数学学习品质、数学史、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的目标 1.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 2.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数学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解答)。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生已有数学基础的差异,以及《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数学教学德育的不同要求。把我校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并确立相应的对照班,展开课题研究。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根据课题的需要,查阅、分析、整理小学数学德育培养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2、调查问卷法:结合小课题和教学实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广大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情况。 3、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课题计划的行动中,注重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对计划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改,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处理,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常性地进行反思、交流、讨论、总结,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4.课题研究的步骤 5.课题研究的过程
形成“中期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主件:
2.附件: (1)搜集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的材料,制定调查问卷材料,开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数学学习中交流合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的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3).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研究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问题: 1.关于数学史内容在教学中多数师生不重视,难以引起共鸣;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难以做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3.数学德育教学的评价难以把握。 改进: 1.课题选择范围要小,要有较强的操作性; 2.课题来源于课堂教学和教育中的困惑; 3.课题小组任务分配要明确,计划要具体。 |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共6册教材; 2.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