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形式上更加注重小组合作与学生展示,展示教学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有效措施,口头展示和书面展示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为此,许多学校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安装了多块小黑板,在小黑板上充分展示学生的做法。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恰当地运用小黑板,并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小黑板的使用(附图)及好处
1.暴露学生问题。通过小黑板展示,有些问题得以充分暴露,如知识掌握或运用、书写(错别字、书写速度等)、规范与步聚等。
2.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针对学生在小黑板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当堂备课,组织教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改变课前备课的一些偏差,更具有实效性,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由于是多组代表展示,有些问题完全可以反应出学生的共性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低重心教学”,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学生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感。长此下去,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现“一对一”教学。学生在小黑板上展示时,其余同学展示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老师除了能够清楚展示在小黑板上的情况,也可以清楚展示在作业本上的情况,老师巡回指点,因材施教。学生相互批改,“兵教兵”,同学之间相互促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4.全员参与,学生动起来,排除假参与。全班一般有6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一人去小黑板上展示,其余的同学展示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然后每个小组内同学相互批改。批改结束,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先进和进步的同学,提炼并解决共同的问题,随后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纠错。学生就可以动手落实在笔头上,减少由于眼高手低出现的问题。学生也会真正动脑并落实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不足。排除假参与,像在讨论、做实验等过程中“人云亦云”的现象。
5.培养学生书写规范。通过展示,可以呈现出许多教学细节,如做题步骤、错别字、常用符号书写、书写速度、书写格式等问题,这些问题当堂解决,可以避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粗心和失误。
6.为老师腾出时间进行纠错,教育学生。学生展示时间,教师走下讲台,发现一些问题,如学习不专注、坐姿不端正等,及时纠正,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小黑板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前黑板是核心,教师在引导学生或者在学生思维升华时间,及时板书主要内容。课程的细节内容,随着课堂教学进度,让学生及时落实在小黑板上。这样由于前黑板主要知识框架的明确,学生才会更好地掌握知识,不会感到乱而无序。
2.通过多媒体课件,安排教学任务,如:预习提纲、练习题目、小组分工等。这样,学生明确任务,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注意课堂秩序,在组织学生展示和相互批改的过程中,课堂往往躁动不安,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此时细心指导学生各就各位,认真答题,独立完成,尊重他人,礼貌提议,积极纠错,逐步形成一个紧张有序、活而不乱的课堂。
师生充分利用小黑板,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借助小组间交流,生成新知识,打破了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