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聚环保:《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20年)》

(2018-07-04 21:28:28)
分类: 三聚碧水源环保行业
       《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 年-2020 年)》的公告 重要提示: 
         一、宏观背景
        1、政策环境 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 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 国务院等有关部门相继公布了十三五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煤炭清洁高效 利用行动计划、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措施等,提出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稳步提高国内石油产量、大力发展天然气、积极发展能源替代、改造提升传统煤 化工产业、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和企业技术升级、提前 启动全国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时间表等思路和措施。 国务院近期做出了促进企业增效升级、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鼓励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提出了实施“坚决淘汰一批,更多的改造、升级一批”的 总体思路,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 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让大部分传统动能持续发挥作用。
        2、行业环境 在天然气净化领域,天然气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低碳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 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全球天然气的开采量不断攀升,美国页岩油开采中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 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富产的天然气产量攀升,国内煤炭焦化企业开展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副产的天然气 产量迅速增长,天然气脱硫市场巨大。 在石油加工领域,我国加工的劣质、重质原油数量不断增长。2014 年我国 加工劣质原油、渣油近 2 亿吨,大多采用传统延迟焦化工艺,汽柴油产收率仅 60%左右。悬浮床加氢技术是重质原料轻质化的核心技术,我国尚未完全掌握这 一关键技术。此外,随着石油产品质量标准的不断加严,加氢脱硫、脱氮等技术 作为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等提升品质的最主要手段,炼厂氢气用量会大幅度提高, 需要性能更好的加氢系列催化剂。 在煤化工领域,钢铁产量和价格持续下滑,生产冶金焦的传统焦化行业出现 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面临关停并转的严峻局面,急需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新 型煤化工企业由于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受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整体效 益不佳,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在生物质利用领域,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作物收割机械化的推广, 玉米、水稻秸秆失去原有的燃料和饲料功能,集中焚烧导致了严重的区域性大气 污染,秸秆等生物质的环保转化和循环利用迫在眉睫。
         3、公司现状分析 公司上市以来,围绕能源净化领域,为客户提供了优质产品、技术、服务和 全面解决方案,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能源净化专家,建成了国内先进的 万吨级催化净化材料生产基地,拥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优质客户,实现了公司 业绩的快速增长。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业示范和产业化 推广的一体化创新体系。在能源净化领域,开发了系列脱硫新材料和新工艺,形 成模块化、标准化的脱硫净化服务模式,在国内和美国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 开发形成了催化材料低成本循环利用的系列技术,巩固和拓展了脱硫净化核心业 务;在石油加工领域,开发了重质原料悬浮床加氢新工艺和系列催化剂,为突破 悬浮床加氢大型工程化技术奠定了基础;在煤化工领域,开发了低成本造气技术、 煤制氢技术以及新型高温变换催化剂、低压钌基合成氨催化剂等,将有力促进煤 化工与石油加工产业的融合发展;在生物质规模利用方面,开发了生物质分质利 用技术,将为生物质规模利用奠定基础。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生产和综合服务优势,与天津股权交易所等签署了战略 合作协议,共同创建了中国低碳新能源板块,与近 20 家企业形成了产业联盟, 搭建了多层次的资源共享平台,为公司可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公司五年规划纲要思路
        1、远景使命 未来五年,公司将重点围绕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新能源产业跨越式 发展机遇,开发和推广应用单项核心技术、系统技术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开展能 源产品净化服务、能源产品低碳清洁转化服务以及能源产品供给服务,建设成为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能源服务公司。
         2、规划思路 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重点开发应用单项核心技 术和系统技术,推广应用煤炭清洁转化技术、石油重质原料悬浮床加氢转化技术、 新一代脱硫新材料和净化剂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煤油化生物质产业融合发展 系统技术等,建立保护严密和流转顺畅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支撑煤炭焦化企业 转型升级发展,支持石油炼制企业拓展加工劣质原料和提升经济效益,支持天然 气生产企业低成本脱硫,全面提升公司技术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坚持模式创新共享发展。围绕主营业务,持续为客户提供新一代的净化剂和 催化剂产品;创新服务模式,践行 BT、BOT、BOO、PPP 等多种模式集成,支 持主营业务快速发展。 坚持品牌创新延伸服务。建立以三聚为核心的品牌体系,加大传播力度,提 升品牌价值;依托“中国低碳新能源板块”发展平台,与联盟企业开展共赢的产 业链延伸服务,打造能源服务的优质品牌。 坚持管理创新提升效率。根据产业链延伸和业务量快速扩大的需求,采用先 进互联网技术,建立物流物联共享平台,统筹原料和产品配送,统一资金运营管 理,统一高新技术开发,提升管理效率和资金回报率。
         三、业务发展重点
         1、实施万吨级催化净化材料循环利用示范和国际市场的规模化应用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公司开发的脱硫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建成国际首套万吨级催化净化材料 联产示范装置,实现铜系、钴钼系、贵金属等催化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破解三 废排放难题。进一步加大脱硫净化剂等的国内外推广力度,快速建立规范高效的 国际市场技术服务体系,支撑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
        2、推进重质原料悬浮床加氢和低成本制氢技术示范并推广 公司拥有的悬浮床加氢核心技术,与传统延迟焦化工艺相比,轻油收率同比 可提高 30%以上。公司将重点围绕悬浮床加氢技术和低成本制氢技术等,开发系 列核心催化剂、关键装备以及百万吨级工艺包;以上述核心技术为基础,合作建 设数个百万吨级重质原料综合利用生产基地,实现劣质石油资源和煤焦油等的规 模化高效加工利用,促进煤化工与石油加工行业的融合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做 出贡献。
       3、开展焦化产业转型升级综合技术服务示范并推广 采用公司开发的煤焦化、气化等关键技术和系统技术,对传统焦化企业实施 整体升级改造,对百万吨级示范装置提供综合服务并规模化推广。实现化工焦、 焦炉气、粗苯、煤焦油等分级、分质和合理利用;通过化工焦气化、合成气费托 合成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系列精细化学品,大幅度提高焦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开发先进高效低能耗氨合成技术并产业化 完成低压钌基合成氨催化剂、工艺和系统技术的开发,推进工业示范装置建 设;提供传统的煤制合成氨装置实施升级改造综合服务,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以技术为纽带,联合区域性的化肥生产、销售企业,打造新型农用化学品服务新 模式。
        5、打造十万吨级的催化剂和净化剂生产基地 依托公司现有研发、生产和市场开发等优势,继续拓宽催化新材料、新型催 化剂、新型净化剂等品种,优化产品系列,扩大生产规模,建设 10 万吨级催化 剂和净化剂生产基地,满足石油炼化、气体净化、煤化工等行业发展对催化剂和 净化剂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6、攻克生物质规模化高效转化关键技术并推进产业化 开发生物质规模利用关键技术,对生物质实施分质利用,研制生物质基清洁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生物质基环保材料、生物质基新型复合肥等系列产品,建设万吨级生物质 循环利用试验装置,开展百万吨级生物质能高效循环利用示范,实现生物质能的 高效循环利用,实现单套装置二氧化碳减排百万吨以上,为今后更大规模的产业 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生物质资源对传统化石资源的有效替代。
         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坚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 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能源服务公司,实现“天蓝、水清、人善”的低 碳新能源梦。力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的增长每年不低于 30%。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15 年 12 月 14 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