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美国孩子参加party的好处

(2015-11-02 15:01:09)
标签:

育儿

美国生活

万圣节

来美国时间不长,但基本每一天都在关注和思考这边的教育理念和孩子们的成长变化。

之前也一直耳闻目睹这边的教育对孩子们social skills 的注重,来这之后在不同场合观察后得出的体会是:绝大部分美国小孩和部分亚裔如印度小孩确实在沟通表达以及其他soical skills 方面比较出众。而相反,华人小朋友却大部分在社交场合如party上显得被动腼腆(典型的表现就是相对比较安静,很少唱party的主角)。有很多华人家长如我一样也注意到这一点。记得有位妈妈在分析近年硅谷高科技公司印度高管上任的消息频出而华人高层却少得可怜的现象时,也强调造成差异的背后原因之一是美国人(印度人一样)的party 文化。

我所居住的社区近6成是印度邻居,虽然乐先生还才上preschool,没在本社区所属的小学上公立学校,还没交到很多本小区的朋友,但对这些时不时成群出现的印度小邻居们我的印象是,他们基本和欧美孩子差不多,都是“外向、积极、善于交流表达”,比如:放学和其他同学一路有说有笑,临别时喊着其他同学的名字大声说再见;隔三差五(基本每个周末)都会聚集到某一家开party,开party时搂着其他孩子一起合影,现场气氛相当活跃;和成年人一起聊天一点不犯怵,有时候看到陌生人,还会像小大人一样主动上前搭讪;社区边上的运动场上总有他们的身影,偶尔碰见我们乐先生在那骑自行车或踢球还会主动送来友好的问候。

很多人都认为印度小朋友和美国小朋友那么热情开朗甚至自来熟跟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我也是认同这个观点的。

众所周知,美国有很深厚的派对文化。暂不说那些downtown里和plaza必须有的酒吧以及里面的夜夜笙歌,就是一般老百姓家里,也常常大搞派对。很多美国人的后院都装备相当齐全,烧烤炉,大露台、室外篝火、游泳池、电影屏幕等。有了这些,随便办一个party 招待几十个人还是很容易。
我居住的这条街一共13户,最先以给孩子过生日搞邻居聚会的也是一户白人家庭。虽然那次是potluck(就是各家都带一个菜品去聚会地点,放到一起大家一起吃,主人提供场地和其他聚会用品),但大家也都玩得很开心。这条街的住户大都搬进来1年左右,孩子也都比较小,办个聚会邻居们互相认识一下,小孩子们也在一起玩玩,的确是不错的主意。

据我日常观察,印度人也喜欢派对。我家后院一墙之隔的印度邻居家,大多数周五周六晚上都是灯火通明,整晚直至深夜都是欢声笑语连连不断。大人们用着自己民族的语言交谈甚欢,孩子们则在院子里追逐嬉闹,一边还有音乐活跃气氛,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喝酒聚餐,真是热闹非凡。

很多传统的观点以为聚会文化就是大人吃吃喝喝孩子们瞎胡闹,很多中国父母也都会觉得花时间去办聚会或参加聚会都是浪费时间,远不如让孩子们安静地学习来得重要。其实,在我看来,这种派对(聚会)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多少深厚的友情就是在聚会上产生的,多少小孩子就是在聚会里学会了跟人沟通合作、甚至掌握了带领小团队的能力。(想想那些印度孩子们,一般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十几个围在一起做游戏,看动画片。他们在一起就需要相互交流,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需要跟他人一起合作才能把游戏玩起来,当然还要有人来制定和宣布规则,带领大家一起玩儿)

http://s3/mw690/0033JADlgy6WGxLrQEG22&690

http://s1/mw690/0033JADlgy6WGxM407e00&690

所以,我非常支持孩子去参加这些party。乐先生自从上了新学校(他们班中国孩子2个,菲律宾小孩1个,印度孩子1个,剩下的全是白人孩子),我明显感觉同学之间一下子热闹熟络起来,时不时他的文件夹里就会出现班上某同学的生日party邀请信。但凡收到这种邀请,我都鼓励孩子参加。带孩子去同学生日现场,我发现除了最初的片刻生疏感,全程活动参与孩子并不发怵,而且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相互协作,呼朋引伴、玩得相当high。毕竟爱玩爱热闹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多参加这些party,对改善华人小朋友给人的羞涩不喜言谈的印象会有所帮助。

昨天是万圣节,晚上trick-treaters 来讨糖,我当然是有所准备。在此之前,我也安排了俩娃和爸爸一起出门trick or treating 。天刚黑后的一个小时内,我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trick-or-treaters, 给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成群结队的我的印度小邻居们,他们大大小小排成一队,礼貌大方,在我给糖时候,不仅大声说谢谢,而且有的还主动提出能不能要我糖果盘里其他的糖或者是要不同颜色的糖果,他们的要求当然会被答应,因为这是个愉快的夜晚。我很喜欢这些小邻居们,他们礼貌待人,而且落落大方,主动和你交流,给彼此都带来了快乐和好心情。不知什么原因,我基本没有迎接到来要糖果的华人小邻居。



当我发完糖果之后,孩子们也回来了,但他们觉得没玩尽兴,于是妈妈我答应带她们再玩一次。这次全家出发,我们说就当是一次小区散步好了,碰见家门口装扮得好玩儿的邻居咱们顺便拜访一下。后来,我发现,这个trick-treat 过程,也是非常好的锻炼孩子social skills的机会嘛。
http://s5/mw690/0033JADlgy6WGxZXux6d4&690

首先,我提醒乐先生睁大他机警的眼睛观察,看哪家门前有装饰,哪家门窗能看到灯火,从而判断对方是否准备迎接trick-treaters。小家伙很积极,不一会儿连连大喊发现目标。

其次,我鼓励乐先生主动上前按邻居门铃并耐心等待,叮嘱他要糖后记得说谢谢 ,并给对方说万圣节快乐或晚安之类祝福的话。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愉快。

再次,我告诉乐先生如果按了门铃对方没人开门,也不要泄气,可能人家不方便或早早休息了,咱们就不要再打扰对方。如果人家给过糖,你发现人家门前的万圣节装饰很漂亮,不妨跟人道别时顺便亲口对人家说出来。

最后,我叮嘱乐先生,如果看到有其他讨糖小分队正在trick-treating,不妨快速加入她们, 这样既自己省了敲门的功夫,也让给糖接待的邻居少跑出来迎接一趟。另外,这么多人一起也热闹,更好玩儿。

就这样,我发现孩子们接下来的讨糖路中是一次比一次有经验--发现目标更准确;跟出来给糖的邻居们说话更流利自然,装糖果的罐子越来越沉,当然其中的乐趣也是越来越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