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的幼儿园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2015-09-12 04:24:57)
标签:

育儿

美国生活

教育

http://s15/mw690/0033JADlgy6VmDeyKGqee&690

九月伊始,朋友圈里到处都在晒孩子们新学期入学的照片。看到张张稚嫩的笑脸,以及他们身后设施齐备、整洁一新的教室,还有那宽敞美丽的校园,真是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也不免感慨一番: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们实在是太幸运了。

昨天和国内朋友聊天,却听到她诉苦--孩子每天早上都哭哭啼啼地不想上幼儿园。我想,估计小朋友第一次上幼儿园,要离开自己平日熟悉的生活环境,自然刚开始有点不适应,这也属正常。于是,忙以过来人的身份安慰一番。

回过头再来看我们乐先生,情况还真不一样。算起来乐先生在美国已上了一年的preschool,但之前都是一周上三个全天,这次新学期一下子改成五个全天上学,起初我也心里想小朋友是不是也需要适应一下呢。没想到,今天晚上我去接乐先生上学,他竟然一幅不肯走的表情。回到车上还不停地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这儿太好玩了,我每天玩得都不想走。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乐先生还算是适应力比较强的小朋友,这前后也有两次转校的经历,但都过渡得非常顺利。和朋友相互交流了一下各自孩子的幼儿园情况,很自然地就明白了为什么这边的孩子都这么喜欢他们的幼儿园。

首先,当然是教育理念不一样。在美国, preschool(幼儿园) 根据办学理念也是分很多种,比如相对偏重学习的montessori, 还有各种play-based的。在我看来,不管是哪种幼儿园,除了教室布置有区别外,大都能提供比较宽松的环境,最大程度地鼓励孩子们在教室内自由探索。教师除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和良好的礼仪(good manners)、给予孩子们各种活动指导外,基本不会干涉孩子们的行动。

乐先生最开始上的是以前住处附近的montessori preschool。那儿的教室很大且被充分利用,墙壁上、四周的橱柜里都摆设了很多学习知识的教具,但总体来说整个教室的氛围给人感觉是色彩丰富、生动活泼。circle time时孩子们和老师在地毯上随意围坐,或听故事或做手工,总之形式非常自由,并没有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一板一眼地学习。

现在的这家幼儿园是完全的play-based的,我们第一次参观他的教室,小朋友就觉得这里简直太好玩了,好像什么都有,而且都是他喜欢的。乐先生在这所新学校刚上了两周,每天我去接他放学,他都要兴致勃勃地拉着我在教室逗留好久,不停地给我介绍教室里各种好玩的东西以及他们今天参与的活动成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天性解放得好才能产生足够的创造力。我的观察是,在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这一点上,美国的幼儿园还真是做到了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孩子们在玩儿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增强,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开始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在我看来,这些在经过设计的活动中玩带来的“副产品”实在是太宝贵了。

其次,学校的活动比较丰富。除了一般的节假日庆祝外,小朋友们平时的活动也是五花八门。

乐先生目前的这所学校在开学的第二周就举办了一个back to school night,主要也是让家长们互相熟悉,并了解孩子们平日的学习生活环境。

下周五晚还有一个family fun night。我们目前已经收到学校负责人的邮件通知。信上说这是一个增进小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并和各自家长分享快乐的活动,届时欢迎各位家长参加,有好吃(pizza,ice cream)好玩的(音乐、舞会)。 看来这所学校在培养孩子们社交沟通表达能力上还是很用心的。

一般来说,学校的calendar 在开学之初就已经送达到家长手中,全校规模组织的活动在上面都列示得非常清楚,家长们可以根据这个calendar提前安排自己的时间。乐先生这所学校下半年的活动是非常多,而且到了下个月开始,学校开始进入节日准备阶段(10月底的万圣节,11月的感恩节,12月的圣诞节都是非常传统重大的节日)每位学生家长还要付出总共累计5个小时的时间给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充当义工。在这点上,幼儿园就已经把家长的力量考虑进去了,更不用提到了小学之后正式的PFC(Parent Faculty Club,相当于家校联合会)。因此,在美国,说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一点也不夸张。

当然,学校也还提供课外班活动,但这些活动大都是体育活动。比如我们刚刚给乐先生报的足球课,孩子们就在学校门口的草坪上进行训练。学校从小重视孩子的运动能力培养,这也是我非常认同的一点。除了强身健体外,孩子们从运动中获得其他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坚韧不放弃等等)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重视传统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同学情谊和平等有爱的师生关系

这边的幼儿园对孩子们社交表达能力的重视体现在平日的课堂中。乐先生第一天放学后就告诉我,他们班每周三是share day, 每周都会有固定的分享主题(我大致看了下这学期的主题大都是跟介绍自己相关),小朋友们被要求带跟主题相关的物品来学校跟其他小朋友们分享。因为是自己选择要分享的东西,所以小朋友积极性都还比较高。乐先生第一次分享的是我们暑假带他去tahoe lake的家庭照片。我没见证他分享的过程,但我想,这期间,他肯定需要给大家说点什么,或者还要回答一些问题吧。这样一问一答一说,小朋友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仅对自己的同学多了了解,还自然地提高了表达沟通能力。

美国是移民国家,每个孩子所处的班集大都由来自不同的族裔的同学组成,通过各种介绍自我的主题分享,同学之间彼此熟悉,初步了解不同的文化,对于孩子们和谐相处进而增进友谊也是很有帮助。因此,我对学校这种分享日的传统非常赞同。

说到传统活动,我们昨天又接到学校的邮件说,不仅每个班级会对当天过生日的小朋友进行祝贺(老师会亲手给当天的小寿星折生日王冠,小朋友一起唱生日歌),还对当天生日的学校教职员工也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全校所有小朋友齐聚走廊,共同对当天的“大寿星”唱生日歌,想想吧,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给老师唱生日歌,场面也是很壮观的吧。学校厨房为“大寿星”烤生日蛋糕,大寿星在众多小朋友的祝福歌声中吹灭蜡烛,许愿。

学校说,继续保持这一传统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从小知道,大人也会过生日也应该收到祝福。学校想借这一传统活动提醒小朋友们在欢庆自己生日的同时,也要记得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们也希望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收到自己的祝福。时代在变化,在很多方面人们的观念都需要与时俱进,但有一些传统却是值得长期延续下去的,比如这个为成人庆祝生日的仪式。每当我们上学推开进学校的大玻璃门时,时不时看到门上贴着的一张特别的纸,上面画着漂亮大气球还有一行字 'Happy birthday, Ms...'我们都知道今天又有机会对哪位老师传达祝福了。

每天晚上我接乐先生回家,看见他从自己的教室出来,每经过一个教室,但凡发现有老师都会主动地去问好说再见,老师们往往也回以非常亲切的祝福。从他们离开时彼此热情的击掌和大大的拥抱中,我能感觉孩子们确实是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爱的环境中。

身处在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氛围中,难怪孩子们每天都很乐意去上学,放学时候还恋恋不舍。

真心希望海内外的孩子们都能拥有快乐的成长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