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2015-01-19 14:08:27)
标签:

育儿

孩子的未来培养方向

创造力

幸福能力

概念感性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文章题目是《30年后孩子们面对的职业世界会怎样?》说实话,此刻我更关注的是自己的职业方向,不过因为一向也对孩子教育话题上心,所以还是忍不住拜读了一遍。文章很长,我读得不算轻松,但很有感觉,还真觉得有点受启发。

我非常同意文中作者的一些观点。作者认为,如今是信息科技大行其道,未来的人们则会拥抱概念时代。想想你现在的工作有无在未来被电脑取代?毫无疑问,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被电脑取代是早晚的事情。过去的一年里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科技界,靠好的理念和概念取胜的例子太具有冲击力了。苹果之所以火,是靠工程师和程序员么?小米手机背后并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而海底捞也只是一家提供服务的餐饮业。但它们在过去的一年中都是商海中的大赢家,它们靠的是什么?很明显,创意是不会被替代的。只有人才会有创意,也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培养的孩子,要想在未来变幻莫测的时代中站稳脚跟并出人头地,首先要具有真正的创造性,他们必须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

作者认为,2040的职业环境将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是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作者用数据和事实做了对比:预计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就会持平。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人的平均幸福感就没有明显上升,甚至有几年还会下降。我想,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他们会真真正正地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

如何定义幸福,又如何追求幸福?在孩子们寻求幸福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能不能起到一点点作用?这让我想起英文单词Education 是怎么来的。Education 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 “duce” 是引导,“tion” 是名词后缀。教育就是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这也让我想起去年年末乐先生学校的老师在我问作为家长我们是否还可以帮助他做得更好时反复强调:let Jerry be Jerry. 我当时想老师恐怕是让我们家长要保持孩子的个性,尊重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特性。现在想来,老师的话也许还有另外一番含义--孩子就应该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他喜欢的,我们一起去发现并让他从中真正感受到快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让他自己真正地听从内心做自己的选择,这样也许离他真正喜欢的事情会越来越近。

未来父母给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而当他到35岁真正面临多变的职业生涯时什么都不懂,因为他一次都没有真正地做过选择。所以,在今天看来,一个真正比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

文中还有一个观点我也是深表赞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能找到自己工作背后的意义感。所有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的,但一定是更加幸福的。


最后总结一下,我觉得我们培养的孩子(未来的主人翁)应该有这么几项能力。 
第一,要有感性的思考力,不仅仅是理性的思考力。著名的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需要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的能力、还要你需要会玩、你能找到意义感。

第二,因该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创造力多于规划能力。

第三,还应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在成功的时候能品尝目标达成后的喜悦,不成功的时候也能感受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