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委开了一个教员会,欢送老同志离校,欢迎新同志来校,并一一做了介绍。
于珍教初一语文,带六甲班班主任。校领导安排于珍听六乙班的王老师讲语文课,师范讲解课时内容。
有十几年教龄的王老师,讲的生动形象,学生老师互动气氛严肃活泼,场面深深印在于珍的脑海里,她将是一名老师,学习人家怎样讲课。
课后,王老师手把手教她怎样备课,并给于珍看其他老师的备课笔记,于珍在办公桌前如饥似渴翻看学习,课程紧任务急,时不待人。于珍很快进入状态,每节课下来留作业,四五十个学生一摞语文作业,一摞作文,放在桌上,开班务会,组织学生劳动,还教副科,一天下来没停闲。备课批改作业大多安排在晚上,电量不足常常停电,不得不在煤油灯下,工作完就到了深夜,鼻孔被油烟都熏黑了,其他老师也都是一样在忙碌。
他们很少有时间在聊天,有经验的老师做起来游刃有余,作为小于来说并不轻松还需要锤炼,人累瘦了一圈。
学校
教职员工办公室兼宿舍,土坯平房几排排,校门北口一条路将校舍和教室纵向分开向前推进,每个宿舍隔壁就是教室,最前面是操场,西南角是一个小厨房。分两个院小学和初中部一个院,高中部一个院。
每天,吃过晚饭,走过小操场到厨房,一口大锅里有开水供住校的老师饮用和洗漱,高中部校门与小初中门遥遥相对,教高数的陈老师走过长长的通道在厨房打了一壶热水经过小操场最先看见于老师第一排房里灯还亮着,顺便歇个脚,于老师热情的让座陈老师坐下。
陈旭光二十一岁,比于珍大三岁,在寒冷的冬天里,两个年轻人偷空说几句话,他就走了,时间久了,于珍听到脚步声,就知道他来了,心里暖暖的,像一束光划破黑夜,给了她力量。
他们都是那么纯真,谈谈工作谈谈社会,积极要求的进步青年,陈光旭是团组织的组织委员,于珍是团组织的宣传委员,在一起参加团组织的活动,于珍还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
在一次学校学生节目汇演中,由她给学生编排的节目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奖项。闪光的青春,火热的生活,满满的工作热情,孕育了两个人的友谊......
加载中,请稍候......